编辑: 阿拉蕾 2022-11-11
108 清华校友通讯 格的人很少,我估算自己成绩大概在及格 的边缘处.

"文革"后,我辞掉图书馆的职务, 全时回到教学科研岗位. 我参加的学会活动与电磁测量有关, 主要有仪器仪表学会和计量测试学会,我 担任仪器仪表学会的副理事长多届,一直 到离休,担任计量学会常务理事多届以及 该学会下属各二级学会的理事长或主任委 员多届.还有电机工程学会所属有关电磁 测量分会的委员.业务内容有学术会议、 审查有关论文等,并任两会的学报编辑多 届.此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 版、第二版、电力大百科中第一版电磁测 量分支的主编.还参加电工名词与术语的 翻译及审定工作. 我喜欢运动,在联大工学院时,助教 们曾组织篮球队,我任后卫,队名"攻队"."攻"字左方"工"字代表工学 院,右方取教字右半边的"文"字.解放 后,电机系工会又组织了篮球队,仍取名 "攻队",由常 任中锋,钟士模、黄眉 为前锋,杨津基和我为后卫.还组织了排 球队,为9人制,我为二传手.在田径运 动会上,王先冲的跳高,陈允康、王仲鸿 的中长跑,由黄眉、艾维超、杨津基和我 组成的四百米接力等都取得了好成绩. 1987年,我到70岁才办理了离休手 续.之后,又返聘十年,主要是为研究生 开专题课和培养博士生. 百年清华,春去秋来.回顾离开母校 的60年时光,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1951年,我在清华毕业,曾到北京卫 生部、北京给水排水设计院工作.1958 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揣着建设祖 国、报效国家的心愿奔赴兰州,支援大西 北建设,至今已无怨无悔地在西北生活、 工作五十余年.回忆这五十余年的风风雨 雨,我十分感谢母校的通才培养,正是清 华精神,让我执著地将毕生精力服务于我 所热爱的西北水资源与处理事业. 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西北 地区情况更是恶劣.严重缺水、风沙漫天 的黄土高原,连像样的宿舍都没有,各个 专业的人才也相对不全,生活资源相当匮 乏.我们经过将近一周的火车颠簸来到当 时连一条像样马路都没有的西北重工业城 投身西北建设五十年 傅文德(1951土木) 傅文德学长值年园地

109 2011年(下) 市――兰州,参与组建原建筑工程部给水 排水设计院兰州分院,即现中国市政工程 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下车伊始,我们放下简单的行李就马 上投入到工作中.当时在西北地区关于水 资源与水处理的资料基本空白,从基础资 料收集、规划、测量、勘探、设计、施工、科研,我们是遇到什么干什么,清华 求实创新的进取精神,严谨勤奋的科学学 风,母校师长的基本训练,让我作为一个 清华人在大西北的建设中不断进取创新. 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我和同事们先后完 成了乌鲁木齐城市供水、克拉玛依油田供 水、兰州城市供水等地区和城市的水资源 调查和供水工程的勘察、设计等工作.在 黄河流域、西部地区、祖国的大江南北, 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1959年以后,兰州的生活让我感到越 来越困难了,在北京工作的爱人也为支 持我在西北的工作,1961年调来兰州.大 家的粮食定量都较低,基本上买不到副食 品,但是工程任务却不断增加,晚上加班 是司空见惯的事.尤其中央对克拉玛依油 田的开发十分重视,在克拉玛依专门派了 一架小飞机,我们和前苏联专家乘机视察 了准噶尔盆地.又老又小的胡杨树,草滩 上奔跑的牛羊群,艾立克湖面上的天鹅, 白杨河和我们拟建水源的百口泉也都十分 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1959年,等冬 季工程的主要图纸完成后,因为整个线路 都是靠重力输水的,为了确保将渠线上的 高程准确地呈现在图纸上,需要复核渠 线控制点上高程.看似简单的事,可已 进入冬季,我们复核时气温已降至零下 40°C,加上渠底很小而我们使用的测量 仪器都是比较陈旧的,气温低仪器部件收 紧,导致转动起来不灵活.前一天碰巧下 了大雪,厚度在40厘米以上,为了寻找控 制点的水准桩子,测量队员和我们设计人 员就用脚踢开雪层,细心地查找那些写着 特殊字符的小木桩.在白茫茫的雪地里, 西北风卷着雪粒打在身上、脸上,但我专 心地工作,当时并没有感到多冷,反而感 到身上有汗.天近黄昏时,我们终于找到 全部的控制高程的桩子,复测了一遍高程 无误,大家才放心返程.天黑了,我们再 连坐车带步行经过两小时约80公里回到驻 地,生上炉子、烧上热水,我在室内静静 坐了一会儿才发现棉鞋和棉衣裤都是湿 的.野外作业很累,但在那么艰苦的环境 里,又用那么老式的水准仪器,所测出的 结果都是正确的,还是要感谢学校严格的 教育和训练. 1963年,在系统研究了兰州地区的地 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后,我们得出了兰 州有丰富水资源的结论,并首次提出采用 市区黄河地马滩取地下水供兰州市区用水 的方案,改正了前苏联专家工作组1954年 认为的兰州无地下水的结论,并采用多水 源分供替代黄河水远距离统供,解决了兰 州市10年未解决的供浑水的问题,1964年 兰州市民喝上清澈的自来水.为给因严重 缺水而贫困的大西北寻找到更多、更丰富 的水源,在陕西、内蒙,青海的格尔木、 木格滩,甘肃山丹军马场等人烟稀少的地 区勘察,实地寻找水源,逐步解决了当地 给排水的问题,为西北地区发展带来了很 多便利. 1989年我退居二线,这时距离我离开 学校已有38年,长期的紧张工作,让我顾 值年园地

110 清华校友通讯 全不了家庭和自己的身体.这期间,先后 完成城镇与厂矿给水工程设计、咨询项目 五百余项,设计、科研水平在国内同行业 中居领先水平.经过多年的设计实践和认 真研究,针对黄河流域等高浊度水质流域 的特征,我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主编出 版《高浊度给水工程》.负责主审了《给 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编写 《水资源与给水处理》等专著,为祖国给 排水事业献上了微薄之力.主持并签署了 给排水工程设计项目120多项,其中重点 工程26项.由我主持和组织的甘肃省窑街 矿区二期给水工程、兰州西固区二期给水 工程、兰州维尼纶厂给水工程、白银地区 饮用水深度净化等9项工程设计项目,荣 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曾担任中国 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全国环境工程学 会理事、全国城建优秀设计评选委员会专 家、给水委员会高浊度水研究会主任委 员、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 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现任甘肃省建筑科 技专家委员会专家,省土木建筑学会理 事会顾问等职务.在担任西北设计院院 长期间,主持了对"文革"中遗留的冤 假错案的平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培 训技术骨干,扩大院业务范围,改革设 计收费和分配制度等项工作.1989年退 休后,被聘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 究院高级顾问,并负责高浊度水研究会 工作,致力于黄河高浊度水取水与净化 技术的研究. 我对社会的服务和贡献是有限的,但 社会给了我很多的荣誉,曾多次被评为 "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先进科 技工作者",1989年被国务院侨办、中华 全国侨联授予"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 分子"称号.1991年7月起,享受国家政 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 计大师",2001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 党员. 今年,我已86岁高龄,守候在西北高 原,虽然重病在身,不能亲临母校参加活 动,但在百年校庆之际,我依稀闻见图书 馆前紫荆花、丁香花盛开的满园芳香,看 见雨后荷塘水珠在荷叶上晶莹剔透,质朴 的音乐楼里,张肖虎教授在给我们管弦乐 队排练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我无法 忘怀诸位老师恬淡的生活作风,他们孜孜 不倦、教书育人,培养出大批清华学子奔 赴祖国的四面八方.我不会为人生的迟暮 伤感,晚秋的奉献和夕阳的灿烂将让我度 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正是:踏遍青山人虽 老,心系清华梦常现;

驻足西北五十载, 暮年贺水木清华. 傅文德学长(左)与老伴、孙女在兰州家中 值年园地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