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2019-11-24
57

2019 年第

2 期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2019, №2 总第

64 期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64 三部文集:20 世纪后半期俄罗斯文学进程中的三个里程碑 杨正(南京大学, 南京 210023) 提要:本文通过对《文学莫斯科》 、 《塔鲁萨书页》 、 《大都会》三部等文集及其各自命运的介绍来管 窥20 世纪后半期苏联非官方文学由 地下 走到 地面 , 隐性 成为主流的 解冻 之路.

这条道路并 不平坦,需要不断面对和克服来自苏联意识形态机器及文学审查制度设置的各种障碍.三部文集的命运向 我们诉说了这条道路的艰辛,展示了编者作家们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的勇气和良知.它们创作与结集过程 还颠覆了斯大林规定的苏联统一作家协会的理念,使共同的政治、社会、审美情趣等应当成为作家自由结 合的基础这一思想日渐深入作家们的心灵,这一思想也为日后的,即苏联解体后的俄国文学团体、文学杂 志乃至整个文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许多文集的作者后来成为俄罗斯文学的精英.可以说,这 三部文集是二十世纪后半期俄罗斯文学史上三座里程碑. 关键词: 《文学莫斯科》 ;

《塔鲁萨书页》 ;

《大都会》 ;

非官方文学 中图分类号:I512.0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953 年斯大林的逝世给长期处于政治高压下的苏联文学带来了少有的 喘息 机会. 赫鲁晓夫上台后, 苏联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开展了清除个人迷信的工作, 文学界也出现了反 对行政干预,反对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倾向.一年后作家爱伦堡发表中篇小说《解冻》 (1954) , 这部作品成了后来所称的 解冻 文学的先驱. 解冻 是俄国冬末春初的一种 气候现象,即李清照所说的 最难将息 的 乍暖还寒 时候.因为 解冻 必然伴随着寒 潮和春寒.这种自然现象成了历史过渡期的一种比喻.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特别是在赫鲁 晓夫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内容公开以后, 社会意识中出现了变革在即的预感,苏 联社会对可能出现的新变化、新思潮充满期待.关于这一时期,曾任《新世界》杂志第一副 主编的作家弗・拉克申深有体会: 原来习惯于缓慢扭扭转动的历史车轮,忽然转了我们尚 能看清的一圈,之后加速前进,闪烁着辐条,把我们这些年轻人也卷入了不可避免的运动, 变革――生活 (20 世纪俄罗斯文学 2001:482) .从斯大林逝世到二十大召开的这段时间, 作家的创作和作品的发表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创作方法上逐渐打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理 论一言堂的垄断局面,开始呈现多样化倾向.以此为契机,俄罗斯文学逐渐走上了由 一元 化 到 多元化 的漫长道路

1 . 解冻初期,官方旧有的文学观念和教条仍非常顽固.以 无冲突论 、 粉饰现实 为主 要特征的小说仍然是官方文学的主流. 官方文艺理论家还在强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提出 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 ,以致《解冻》 、 《不单是靠面包》及后来的《伊凡・杰尼索维 奇的一天》等作品都分别经历了 发表――赞扬――受批判 的相同厄运.由此可见,20

58 世纪后半期的苏联文学的 解冻 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条历经近

40 年(1956― 1992)的漫长之路.正如索尔仁尼琴所说的,这是一条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苏联时期一直 匍匐走过的道路, 沿途不仅要穿过布满荆棘的外部审查,而且还要穿透苏维埃体制自身的雾 霭 (Солженицын 2003:55) .在这一文学进程中,为数众多的文学杂志和文学作品集(以 下简称文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这些期刊和文集及时、生动地反映了社会新风气 和新潮流.一批诚实的作家有意识地组织文学队伍,对抗官方作协机构及其奉行的 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他们大胆刊登与意识形态无关、审美情趣和艺术性不俗的作品.自 解冻 之时起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地下文学 作为一种存在形式一直与官 方意识形态推崇的所谓主流文学相抗衡,它们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 自发出版物 和 国 外出版物 .用俄罗斯学者伊・库库林的话来说,正是这种 不受审查控制的文学积聚了巨 大的潜能,它有助于形成自由的、 '

个别的'

,但却有着完善审美功能的成熟的世界观 (转 引自Чупринин 2007: 513) . 本文拟以

20 世纪后半叶由一批作家自行出版的三部文集的命运 为例来管窥这一阶段苏联非官方文学逐渐由 解冻 到 解放 的过程.

2 《文学莫斯科》 (1956) 作家维・卡维林的儿子尼・卡维林在回忆自己的父亲一文中提到:

1955 年这一年,作 家被赋予自行编纂和出版文学作品集的权利,如此特殊的待遇自

20 年代起就从未碰到过 (Каверин 2002:11) . 《文学莫斯科》 (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Москва)文集正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 诞生的.文集编委会完全属于自发组建的非官方组织.文集的主编是作家艾・卡扎凯维奇, 编委会成员还有玛・阿利戈尔、亚・别克、维・卡维林、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弗・田德里 亚科夫等.1956 年1月文集的第一辑面世,继而在同年的

11 月又成功推出第二辑.诗歌方 面,文集收录了尼・扎博洛茨基和著名女诗人玛利亚・茨维塔耶娃的几首诗歌.两位诗人长 期以来都被官方禁止,作品得不到发表,这也标志着他们重新 回归 文坛.此外还选登了 托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山外青山天外天》中无法在官方刊物发表的两章.小说方面,收录 了格罗斯曼、普里什文、田德里亚科夫等人的作品.除文学作品外,文集还收录有论文、札 记等,比如玛・谢格罗夫的《论当代戏剧中的现实主义》和莉・丘科夫斯卡娅的《业务谈话 (文学作品校订工作札记) 》 . 文集的第一辑刚出版便遭到了 官方文学 的批评和指责.一方面,作家们这种 肆意 妄为 绕开官方文学审查的做法被视为极为危险的自由主义,开创了非常糟糕的先例.加上 该文集在苏联国外获得了不少的正面评价, 这更加刺激了文学官僚们的脆弱神经. 另一方面, 部分文学界 同僚 的嫉妒心作祟,似乎这种做法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挑战,因而气急败坏地 甘做攻击该文集的急先锋. 待到第二辑问世后更是受到批评界的严厉谴责.攻击的焦点集中 在作家亚力山大・亚申的短篇小说《杠杆》 ,认为这是对苏联现实的歪曲和 污蔑 .小说中 描写了被乔治・奥威尔称作 双重思想 的社会现象.作品公开揭露了集体农庄生活的种种 丑态,异常鲜明地指出这种生活方式的虚伪本质.这自然惹怒了那些 老大哥 .实际上, 文集第二辑受到激烈批评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与第一辑出版的

1956 年初相比,此时 的社会氛围变得更加严峻. 该年发生了著名的匈牙利十月事件. 虽然最终在苏联坦克的介入 下事件得以平息,然而苏联领导人明白,这次事件中匈牙利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作家起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此时苏联社会已经出现 解冻 的征兆,但并没有放弃、也不可能放 弃对文学的控制. 官方对文学界广泛讨论苏联文学审查制度和抱........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