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达达恰西瓜 2019-11-29
责任编辑 陈琰泽

2018 年6月22 日 星期五 每日焦点 新华社银川

6 月21 日电(记者赵倩 、 卢鹰 、 曹江涛)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坡头, 因沙丘 高度超百米而得名.

半个世纪以来, 这里因包兰 铁路、 麦草方格、 五带一体 而成为中国规模 化、 工程化治沙的起点, 并由此开始向世界输出 中国治沙技术. 如今, 面对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 荒漠化威胁, 置身沙坡头的治沙力量依然在攻 坚克难, 为这道全球 生态难题 找寻答案. 治沙 魔方 成致富 良方 绵延的腾格里沙漠一望无际, 在位于宁夏、 内蒙古交界处的长流水沙治项目区, 每天都有 上千亩的流动沙丘被草方格紧紧锁住. 女人们将麦草均匀地铺在沙子上, 男人们 拎起铁锹把麦草扎进去. 从麦草的中间扎下 去, 入沙

10 公分, 露出

30 公分左右. 草扎直立, 横竖成行, 间距

1 米. 郑自华向记者描述着技 术要领, 手中铁锹移动的频率丝毫没有被打乱.

50 岁的郑自华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黑林 村, 离项目区不算远, 其他扎草方格的人多数也 都来自这个村. 村民们告诉记者,

20 世纪

50 年 代修包兰铁路时, 村里人就开始在铁路周围扎 草方格了, 技术也就这样一辈辈传了下来. 扎草方格,是技术活,更是辛苦活.为了 防晒,女人们将头脸包裹严实,而男人们一般 就戴个草帽.午休时间村民会用

4 根木棍、一 个床单和几个沙袋搭起个简易帐篷,供短暂的 吃饭休息. 黑林村党支部书记房生文说, 扎草方格已 经成为村里的主要劳务形式之一, 特别是近几 年附近一些污染的厂子被关停后, 加入扎草方 格队伍的人更多了. 黑林村人的草方格技术已 经远近闻名了, 目前有

200 多人以扎草方格为 主业, 范围也从中卫扩大到内蒙古、 新疆、 陕西 等地, 人均年收入有六七万元. 据中卫市林业生态建设局下属的中卫市治 沙林场副场长唐希明介绍, 长流水沙治项目区 从2013 年开始建设, 规划扎设草方格

42 万亩, 目前已完成

36 万亩, 高峰期每天同时能有

800 多人在扎. 因扎草方格需要, 过去农民收割完庄稼后 废弃的麦草、 稻草也成 宝贝 了. 以前雇机器 收割小麦要给别人钱, 现在不但有人免费过来 帮我们收割, 每亩还要支付二三十元的麦草 钱. 郑自华说. 记者驱车沿着长流水沙治项目区行驶发 现, 前几年扎设的草方格已经或正在褪去, 取而 代之的是生长起来的柠条、 沙棘、 花棒等沙生植 物, 它们正成为固定流沙的新生力量. 向世界输出 中国智慧 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 要经过腾 格里沙漠, 其间沙坡头一带, 风沙特别厉害. 那 里沙多风大, 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 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 《向沙漠进军》 一 文中所提到的沙坡头和包兰铁路. 草方格沙障, 正是因包兰铁路而被创造.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了贯通西北和华北之间 的铁路大通道, 国家决定修建包兰铁路. 然而, 铁路在中卫需要

6 次穿越腾格里沙漠, 长 度达

44 公里, 其中沙坡头段全为高度达百米 的格状流动沙丘. 在沙漠修建铁路, 当时并无成功的国际 先例可借鉴. 为了攻克固沙难题, 多方力量在 沙坡头集结.

1955 年, 中科院最早建立的野 外综合观察研究站―― ― 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 站建立;

1956 年, 全国首个专业性治沙林 场―― ― 中卫固沙林场成立.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摸索, 在科研人员、 林场工人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草方格 沙障成为铁路通车初期的主要固沙方式. 据中卫市固沙林场副场长郜永贵介绍, 运营初期, 沙坡头地区一年超过

300 天刮风 沙, 风助沙势, 流沙压埋铁路致火车中断的情 况时有发生. 据记载, 铁路通车后不到一年时 间内, 因路基积沙造成铁路中断

11 次. 这一 现象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 五带一体 防风固 沙体系形成, 才彻底解决.

1977 年, 联合国荒漠化大会在内罗毕召 开. 作为中国治沙经验的沙坡头麦草方格, 获得 国外专家一致认可, 并成为最早向世界输出的 中国治沙方案. 此后, 一批批国际沙漠化治理培 训班、 国外专家来沙坡头实地考察治沙经验. 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副站长张 志山说, 多年实践证明, 麦草方格目前仍然是 最便捷、 环保、 低廉的固沙模式, 也为后期植 物固沙提供了基础. 沙坡头沙漠试验站通过 长期生态学监测研究证实, 在中国北方沙区 通过人工植被建设实现区域生态恢复是可行 的, 这为全球干旱区沙害治理提供了范式. 荒漠化治理路仍漫漫 以麦草方格为基础的治沙模式, 在守护 包兰铁路畅通的同时, 也阻挡了风沙向城市 侵袭, 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据中卫市政 府介绍, 近些年, 通过扎设麦草方格等防风治 沙措施, 已在腾格里沙漠边缘扎设草方格

15 .

5 万亩、 营造灌木林

14 .

5 万亩、 封禁保护

15 万亩, 在北部沙漠边缘建起了

60 公里的 防风固沙林带, 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 铁路保住了, 城市安全了, 但中国乃至世界 的荒漠化威胁依然存在. 因此, 置身沙坡头的治 沙力量关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也从未停止.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 受风沙 危害严重的国家. 全国有荒漠化土地

261 .

16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 27.2%;

沙化土地 172.12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 17.9%.

2015 年中央出台的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的意见》 提出, 到2020 年中国 50% 可治理的沙化土地要得到有效治理. 张志山说, 到目前,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 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保持 双减少 , 但是 治理效果, 即人工植被固沙效益及其稳定可 持续的维持, 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比如一些地区人工固沙植被大面积退 化和死亡, 跟植物种类选择、 种植规模、 密度 不合理有关系. 他说, 干旱沙区的水量平衡 对沙漠化治理至关重要, 因此 干旱沙区水量 平衡与生态水文学研究 也一直是试验站的 研究重点. 在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一块 试验区, 记者看到了正在模拟中国北方不同 气候带沙区水量平衡的自动监测系统. 通过模拟不同气候带降水和地下水位, 连续精确监测植被土壤系统中降水入渗、 地 下水补给、 土壤水动态、 蒸散发、 植物生长等 过程, 实现北方沙区水量平衡的模拟集成研 究, 这将有助于将来更加精细化地治理沙 漠. 张志山说. 荒漠化治理的 中国智慧 新华社杭州

6 月21 日电(记 者方列)售价百余元一盒的降糖 保健食品, 成本其实不超过两元, 开始服用时降糖 效果 很明显, 是因为非法添加了格列本脲等西 药成分, 长期大量服用会损害肝、 肾功能甚至死亡. 浙江台州警方近期侦破一起 特大制售假降糖保健食品案,摧 毁了一个集原料采购、制作、包装、分级销售的全产业链犯罪团 伙,扣押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降 糖保健食品

10 万余盒,查证已 售出有毒有害降糖保健食品4200 余万盒,涉案金额高达

16 亿元. 粉碎的药粉随意放 桶里,掺淀粉直接用手抓犯罪嫌疑人李某是这条地 下产业链的源头供货端.因家 人多在医药公司工作,李某想 到通过医药公司批发西药转卖 赚钱的主意.在没有许可证和 执照的情况下,她挂靠到一家 药品批发公司,购买到格列本 脲、二甲双胍、硝苯地平等西 药,并通过微信销售这些西药. 安徽亳州人张某是李某的 主要买家之一.今年

47 岁的张 某曾因销售假药获刑,刑满释 放后重拾 老本行 .

2016 年5月,张某到内蒙古参加药交 会,发现很多人做保健食品原 料买卖. 我在药交会上发名 片,说有做保健食品的格列本 脲和二甲双胍等西药粉. 张 某说. 张某以市场批发价从李某 处买到西药后,并没有将其立 即销售,而是把收到的西药片 拆开,用粉碎机打成粉末,再加入淀粉稀释做成西药粉. 作业的环境很差,加淀粉直 接用手抓,没有任何卫生措施,家里、仓库里放的都有粉碎机,粉碎完的药粉直接 放在地上的桶里. 办案民警回忆现场情况时说. 张某把这些药粉以

800 元一公斤的价格通过邮寄卖 给其下家、

37 岁的河南沈丘人刘某.刘某经过加工,最 终将这些药粉包装成各种不同品牌的降糖保健食品,通 过各地的经销商卖到了全国.据办案人员介绍,曾有患 者服用后称血糖不降反升,通过层层反馈,张某在原料 药粉中提高了西药比例,以增强药效. 据了解,此类违规添加格列本脲等西药成分的保健 食品,往往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效果.但由于非法添加的 西药成分未经科学配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如长期大 量服用,可能导致低血糖,损害肝、肾功能,甚至导致 死亡. 一种药粉多种包装, 多级分销卖往全国 据了解, 这一有毒、 有害保健品在全国多地销售, 它是 如何从一个简陋的小作坊跨省流通的? 警方介绍, 刘某购买了相关设备并印制名片, 在郑州的 药交会上发给客户, 声称自己做保健食品代加工.

2016 年9月, 有经销商提供多种降血糖保健食品的包装盒, 让刘某 照样子做产品. 刘某把从张某处买来的原料药粉灌装进胶 囊, 包装成成品卖给经销商. 刘某供称, 他做过基因口服胰岛素二代、 仁合胰宝、 糖 必平、 化糖通脉等多种降糖保健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