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A003 2019-08-27

三、古诗词鉴赏 1.【答案】DE.解析:题干要求选出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 ,这属于综合考 查题, 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 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 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 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 项, 前六句 写登楼所见,由高到低 错误,从诗中来看,前六句先写水,次写山,再写天,应该是由低到高.E 项, 洋溢浪漫气息,风格近于李白 错误,选项对诗歌的审美鉴赏失准.从诗中来看,全篇劲健清瘦,苍 劲老健,风格与杜甫诗风相近. 2.【参考答案】①诗人登高望远,有山有水,意味无穷,然而夕阳隐地,暮霭升起,限于环境目力 而 兴不尽 .②飞鸟匆匆掠过不知要飞向何处,引发诗人好奇;

白云奔腾舒卷,引发诗人对自由的向 往,由于自身条件和空间所限,因而 兴不尽 .③诗人徘徊留恋,然而家中还有稚子候门,心中记挂故 不能尽兴. 解析:题干要求学生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

兴不尽'

的原因 ,这是针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设题.首 先理解 兴不尽 的意思,从诗中来看, 登临兴不尽 意思是 站在快哉亭上游兴正浓,流连忘返 ;

然后联系前后内容分析让诗人游兴不尽的原因.由前四句来看,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 地,暮霭已依山 ,诗人先写近景,描绘城下,见到一条盘旋曲折的江水绕城而流,泉水冲激乱石,发出 哗哗的响声,创造幽寂静阒的环境,起句密合徐州城依汴水、泗水而筑的特点,又以流动的江、泉,在 静止的城、石中流淌,加以诗人的视线是从高向下,既有大境,又有小景,突出了江水的曲折与泉水飞 溅的美感. 接着写远望, 写山. 诗人登临是在黄昏, 写山时便通过夕阳来衬托, 说夕阳已渐渐下山隐没, 沉沉暮霭笼罩了远处的群山.黄昏山峦如画,但 暮霭已依山 ,这是 兴不尽 的原因之一.颈联 度 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由黄昏景色,远山暮霭,又捕捉到远处的飞鸟与云朵,说鸟儿急急飞翔,云儿 自在飘浮. 欲何向 以问语出之,给人以想象;

亦自闲 用肯定句,说云闲,也说自己闲,但由于自 身条件和空间所限,因而 兴不尽 ,这是原因之二.尾联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诗歌以家中稚 子等自己回去,自己不得不走,来表示兴犹未尽,依依不舍.这是原因之三.考生可以结合这些方面答 题.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3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四、文言文阅读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B 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 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 到原文中,就会发现,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意思是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 谢 是 道歉 的意思.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考 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 是我国古代外交上常见的、一般的礼节 不正确.九宾是我国古代外 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 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 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 秦王识破蔺相如的目的,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豪夺 不正确.蔺相如利 用秦王贪婪,一心想得到璧,唯恐璧碎于柱子的心理,巧加指责,迫使秦王不得不装着同意 以十五城 易璧 ,秦王并未识破蔺相如的目的. 4.【参考答案】 (1) (蔺相如)于是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和氏璧,从小路逃出,将 和氏璧送回赵国. (2)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去,抄小路回赵国去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 衣褐 , 穿上粗麻布衣服;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