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 2012-12-06 |
62580821 博客 BLOG 主编: 张思玮 编辑: 王剑 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zhoumoban@stimes.
cn
2 网罗天下 (本版主持: 温新红) 你被 数据库 误伤 过吗 姻喻海良 当下,国内学术圈最看重的数据库应该 是SCI 数据库了. 论文是否被 SCI 检索, 关系 到研究生是否能顺利毕业,关系到年轻教师 能否顺利晋升职称,关系到研究人员年底的 奖金. 特别是在项目申请过程中, 一个人如果 没有发表过二三十篇 SCI 论文,都不好意思 说自己学术功底扎实. 然而, SCI 数据库、 EI 数据库、 SCOPUS 数据库等只是为科研提供帮助的途径, 用于 评价 论文 的水平并不靠谱.很多 EI 期刊 (非SCI 期刊) 发表的论文可能比不少 SCI 期刊发表的论文水平高, 一些核心期刊发表 的论文也可能比 EI 检索的期刊发表的论文 水平高. 另外, SCI 数据库里面也有大量的错误, 特别是一些错误非常离谱. 第一, 明明是期刊论文, 却标识成会议论 文.现在会议论文已经被国内主流高校打入 冷宫了.如果一篇会议论文变成为期刊正刊 论文, 大家都会笑得合不拢嘴.相反, 如果自 己明明发表了一篇期刊论文,却被 SCI 数据 库定义为会议论文, 作者是不是会哭出来? 第二, 引文变成了他人的论文. 现在学术 评价除了看论文发表在哪里,还看论文被他 人引用了多少次. 我曾经有一篇论文被数据库搞错,本来 只引用了二十多次,结果数据库里面显示被 引用了一百多次.我 高兴之余 , 又心惊胆 战, 天天担心被人怀疑学术弄虚造假. 后来, 和一位共同作者商量之后, 写信给 该数据库的编辑,让他们把那些不是引用该 文的文献都删掉, 免得误导读者和观众. 最后 终于恢复了正常. 当然, 也遇到过一篇学术论文, 明明这位 作者是引用了我的论文, 在SCI 数据库中, 这 条文献却变成了其他人的文献.当然, 在SCI 数据库中引文少掉一些条数是非常正常的事 情.因为有些作者写错文献名字了或者其他 事项, 都可能漏掉引用次数. 但把引用自己的 论文变成引用他人的论文, 还是比较荒唐. 第三, 论文被数据库漏检.以前国内 EI 期刊递交数据库检索的时候, 经常说是 100% 检索, 也有一些期刊一年可能漏检几篇. 其实, 这些数据库, 只要是期刊已经纳入 数据库检索范围,理论上就都是 100%检索, 至于有几篇没有被检索,很有可能就是因为 数据库系统采集数据时出了错误. 图书馆管理人员会问,漏检是不是写的 论文没有达到 SCI 数据库收录的水准,其实 这是完全不懂数据库的操作流程. 对于期刊, 连期刊查的小段和主编的话之类的文章都能 够被 SCI 数据库收录,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 哪有不被检索的道理. 第四,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不能够提供证 明. 在国外看得比较重要的是 工作在哪里做 的 , 而通讯作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证明工 作是在通讯作者所在的地方做的.如果将来 有人想弄点合作, 可以直接找到合作伙伴. 不过, 现在通讯作者已经成为 最牛的 作者了. 也因此, 一篇论文里面有多个通讯作 者的情况越来越多.SCI 数据库又给人们出 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只有数据库里面写了是 通讯作者才算是通讯作者,即便作者拿着论 文去图书馆证明文章里面写的他也是通讯作 者, 但就是得不到承认. 所以说,最权威的 SCI 数据库也有很多 错误, 我们也不能偏信于它. (http: //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中国古代火箭 在火箭技术方面,我国古代曾有光辉的 历史. 我国最初发明的用火药做的火箭,是靠 人力用弓发射出去的.后来, 人们又发明直接 利用火药的力量来推进的火箭. 这种火箭的构造,和现在大家过年放的 炮仗类似, 箭上有一个纸筒, 里面装满火药, 纸筒的尾部有一根引火线.引火线点着以后, 火药就燃烧起来,变成一股猛烈的气流从尾 部喷射出去, 利用喷射气流的反作用力, 火箭 就能飞快地前进. 这种由火药喷射推进的火箭,极有可能 在宋朝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宋史 ・ 兵志》 记: 时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 且 赐衣物、 束帛. 还有史料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