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2012-12-21

天水'

所泡之 茶. 施勉志所说的 天水 自然是指 天上下的雨水. 在孙明经与施勉志的谈话中, 施勉志提到雨城区大兴镇的人就是 常喝茶, 才会长寿的. 施勉志独特的泡茶方式和泡茶 器具, 让孙明经情有独钟.离开雅 安后, 每每回想起在雅安张家山上 品茗论茶的时光, 孙明经都向往不 已, 他希望有生之年, 能用那样的茶 具再泡一壶茶喝. 然而, 孙明经一直没有如愿.

2012 年初, 李炳中为孙健三找 到了以荥经砂器做的茶具, 并给孙 健三送去了茶叶. 现在北京居住的孙健三在电话 中说: 雅安的茶好, 砂器茶具也好, 有机会一定到雅安来喝茶. 百年已逝, 孙明经和施勉志两 人早已作古, 关于他们的传奇, 我们 仅在书本和照片上, 可见他们的风 采. 如今, 立于明德中学楼下, 看着 周围越来越高的树木, 我们只有抬 头仰望, 在历史的遗迹中, 感受

70 多年前那段传奇岁月. 置身院内, 那种历史和家族气息 总在周围若隐若现. 是怎样的一个家族, 才能在偏僻 的乡村建造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四 合院? 这是田家一位能干的人修建的 四合院. 73岁的田泽琼, 作为田氏后 人, 在大院内生活了73年. 原来的田家大院, 很大, 很气 派! 田泽琼曾从父辈的口中, 听到 过一些田家大院的过往.田泽琼的 说法, 得到了田世清等人实地的考 证证实. 田家大院建立之初, 占地

1800 平方米, 由蜿蜒起伏的石墙围成, 大 院建筑面积达到

1000 平方米, 房屋 为青瓦屋顶, 穿木斗拱房, 院内有大 小房间30余间. 田世清也出生于田家大院, 如今

60 多岁的他, 已是满头银发.他是 当地乡村退休教师, 作为田氏后人 最有文化的人 , 他退休后, 一直在 收集整理田家大院的历史资料.田 世清从现存的一块牌匾上, 找到一些 关于修建房屋的历史. 这座大院, 是田氏先辈中一位 名叫田文祥修建的, 大约在清朝晚 期. 田世清介绍说, 据说在清同治

3 年(1865 年) , 田文祥发迹, 开始置办 田产和房产, 在乡村建起了田家大 院. 在正厅大门门框左右, 还挂有两 幅金字对联.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事理通 达心气和平 ,这幅对联清晰可见.而另一幅对联仅留下 诗书执 礼东鲁 和 孝悌传家西京 , 各缺 四字. 这对联是典型的耕读世家使用 的! 田世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 此缺 字的对联原句为 东鲁雅言诗书执 礼, 西京明诏孝悌力田 , 他准备将对 联补全. 祖上的荣光, 由田氏后人继承. 如今, 田家大院内, 留守着老年人, 在 大院里享受着晚年时光. 现在, 田世清正在整理罗扁村 的相关传说和掌故, 他希望有投资 者能将田家大院开发出来, 再现田 氏辉煌. 田家大院 乡村里的古建遗存 一幢坐落于乡村的四合院, 以残存的木雕窗棂, 见证着世 事变迁. 一位乡村退休教师, 整理记录下四合院的往事, 欲将四合 院重新打造.

12 月6日, 有热心读者打进本报热线称, 名山区红岩乡有 一幢田姓家的四合院, 保存相对完好, 雕刻很精美.

12 月8日, 记者前往红岩乡罗扁村, 与田姓后人田世清一 起, 走进田家大院, 细数散落于乡间的传说, 探寻百年谜团. 乡村古建 精美雕刻 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 远离喧 嚣, 静默地矗立在茶园环绕的民居 间. 四合院内, 88岁的李奇珍正在右 偏房的房屋内烤火, 她的左侧头上, 就是一个天井, 光线打在她的身上, 一份古朴的气息自然体现. 她所居住的房屋, 正是她嫁入田 家后, 居住了近60年的四合院. 这是田家大院, 是村里规模最 大, 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合院. 田世清 介绍道. 大院天井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