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 2013-05-23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山东援藏工作改变着日喀则的城市、乡 村面貌,援藏干部的观念和言行潜移默化地 感染着藏族同胞.援建项目留在了大地上, 成为日喀则发展变化的见证,而观念的变化 则转化为改变落后贫穷,走向繁荣富裕的动 力,成为藏族同胞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无 形的变化更珍贵,将释放出不竭的能量. 我们越来越像山东人了 在日喀则采访,提起日喀则市委书记王 希静等第六批山东援藏干部,很多日喀则干 部都会感慨地说: 这些山东人不一般. 说王希静他们不一般,是因为他们来到 后采取的整顿机关作风行动,让很多藏族干 部看到了这个山东汉子的果敢和坚毅.去年 下半年,王希静来到日喀则市任市委书记不 久,发现很多次开会,一二十分钟了人员还 到不齐,开会后会场烟雾缭绕,窃窃私语. 此外,个别机关干部拖拉散漫,办事效率低 下,任务布置下去很久也没有结果.于是, 王希静在日喀则市大刀阔斧地开展了 机关 病 十治专项活动. 活动没有仅仅停留在发文件上.去年以 来,日喀则市处理了5 名科级干部.今年1 月,日喀则市召开 流动常委会 ,检查维 稳措施落实情况,现场又警告通报了5名干 部.今年3月,1名市级领导又被通报批评,2 名干部被扣发工资.一系列动作,让很多日 喀则市机关干部感到, 不尚空谈,求真务 实,这些山东来的援藏干部动真格的了. 如今,全市机关作风焕然一新.开会无 一人迟到,几百人的会场无一人吸烟,布置 的任务都能按时完成,形成了雷厉风行、令 行禁止、勤政敬业的新风正气. 39岁的南木林县教育局副局长普琼先后 与两批援藏干部共事,他说, 过去我们的 教学大多是照本宣科,完全是应试教育那一 套.现在能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学,引导孩子 们去读书.这和山东援藏干部带来的先进教 育理念分不开. 在山东援藏干部帮助下, 如今南木林县实行了一个细化为36项的教育 评估办法,全县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发展思 路,教学质量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2010年6月,第六批援藏干部吴爱友从到 任南木林县教育局局长第二天起,只用8天就 把全县24所中小学校跑了个遍.当吴爱友来 到海拔4400米的仁堆乡小学时,看到123名学 生仍在土坯平房的简陋教室上课,轻轻揭开 墙上的白纸,里面的泥土簌簌下落.面对孩 子们期盼的目光,吴爱友说: 我一定要为 你们改变这一切! 得知一家企业要在日喀 则援建学校,他当天就找到这家企业的负责 人,当面讲述了仁堆乡小学的情况,说服这 家企业出资290多万元为仁堆乡小学建新教 室.眼下,新校舍顺利开工,秋天开学后, 孩子们就可以到新教室上课了.这件事使普 琼深受感触: 过去我们只知道等靠要,工 作都是听从上面安排.吴局长工作的主动性 太强了.和他在一起工作,再不加快节奏, 再不主动些,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山东援藏干部带给日喀则的不仅是资 金、项目,还有沿海发达省份先进的思想观 念,快捷的办事效率和务实的作风.日喀则 地委委员、纪委书记索朗扎西说: 和山东 援藏干部交往时间久了,我们觉得自己也越 来越像山东人了.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