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2013-06-22

2 月28 日电(记者杨思琪 、 何山)电影 《流浪地球》 中地球与木星的 同框 亮相, 承载着观众对空间探索的无限憧憬;

而今, 一张由中国学生拍摄的 地月合影 登上 《科学》 杂志, 带领更多人圆着 航天梦 . 银闪闪的月球, 伴着蓝莹莹的地球, 在深邃 星空的映衬下, 格外迷人……这张被外媒称为 最好的地月合影之一的照片作者是谁? 又是怎 样拍出来的? 带着这些问题, 记者来到哈尔滨工 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寻找答案. 这张照片不是盲拍, 是算出来的 打开电脑, 一张张电路图挤满了桌面, 每张 图打开都如同迷宫一般, 让人眼花缭乱. 在23 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泰 米尔眼中, 这些是他最要好的伙伴. 去年, 泰米尔及其所在团队自主研制了月 球轨道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 龙江二号 . 作为 相机设计师 , 经过设计电路、 反复调试, 泰 米尔为这颗小卫星装上了摄像头―― ― 微型 CMOS 相机. 泰米尔介绍, 这张 意外走红 的照片拍摄 于北京时间

2 月3日23 时20 分, 尺寸是 640*

680 像素. 自 龙江二号 绕月飞行以来, 已拍下

79 张照片. 他说, 之所以这张照片 走红 , 大概 是因为 地月位置和角度最好 . 这些照片不是盲拍, 而是算出来的. 泰米 尔 解密 道, 在 龙江二号 的仿真系统里, 输入 一定参数, 就可以计算出它的运行轨道和所处 姿态, 从而推测出相机与地球、 月球的相对位 置. 随后通过系统发出指令, 便可以 遥控 相机 拍照. 泰米尔说, 这个团队十几名成员都是

90 后 , 平均年龄不到

24 岁. 他们来自航空宇航与 科学技术、 力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控制工程、 机械工程、 通信工程等不同学科, 是一支本硕博 协同创新、 集智攻关的学生科研队伍. 每张照片背后都是 国际工程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年轻力量, 小卫星团 队心里藏着 大宇宙 . 团队里年纪最小的是出 生于

1999 年的大二学生黄家和. 自从去年进入 团队以来, 黄家和主要负责信号处理和软件设 计工作. 回忆起来自太空的第一张照片时, 黄 家和很激动. 那是

2018 年8月2日, 随着 信号传来, 漆黑的照片上出现了一个亮点, 通过调整照片对比度, 并且对照天区, 黄家 和发现, 亮点竟然是火星, 并且发现了摩羯 座. 那一刻, 我们确信, 小相机好用了! 黄 家和说.

22 岁的大三学生赵渝浩负责小卫星的 数据解析系统. 他介绍, 照片的拍摄和普通拍 摄没什么区别, 瞬间就能完成, 但是传回照片 则需要

10 分钟到半个小时. 这还是项国际 工程, 需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无线电爱好者 共同完成. 荷兰、 日本, 还有中国新疆、 广东、 北京……目前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位 爱好者都是我们的 '

粉丝'

, 通过我们研发的网 络共享平台, 利用简单的信号接收设备, 他们 就可以接收照片, 并且每张照片上都会标注 出他们的贡献. 赵渝浩说. 我们的征程是浩瀚星海 有网友评论说: 他们在小小年纪, 就完 成了很多科研工作者一辈子的梦想. 在泰米 尔看来, 他和团队伙伴是 实验室里的航天 员 , 圆梦 背后凝结着他们超出同龄人的奋 斗付出. 为抓住机会学习, 有人曾远赴新疆的射 电天文台, 一 猫 就是一个月;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