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 2014-07-07 |
电话: (! #) $%&
!'
'
! 电子信箱: ()*+,-.
/0123014 ! 年 月#! 日 星期四 高考 年随感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在离象州县城约十五公里的寺村镇白 石村南面,有一株树龄起码数百年的麻栎 树.树高约十七米, 树径达二米, 树冠幅宽 二十余米, 树根几乎均隆在地面, 形如大小 不一的游龙嬉戏玩耍.如此雄伟奇特的景 象, 哪个风水先生看见都会惊呼 吉兆 . 不 远处是一幢式样古雅的民居.二门上方镌 刻有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纯束题写的 郑小谷故居 五个大字. 郑小谷即郑献甫$原名存$别名小谷$ 常自称识字耕田夫、 草衣山人$他是出生在 白石村这幢古雅民居里的壮族人.郑献甫 在现代中国为壮民族争了光、 出了头. 他集 教育家、 经学家和著作家于一身$是十九世 纪中期岭南一带很有名气的文化人. 辞官归田 教书育人 郑献甫父亲是乡村私塾教师.受父亲 影响, 他从小在家乡苦读$十分用功$抱负很 大$一心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他在清道光 十五年%#&
'
年(考中进士$被安排在京城皇 府任职. 但当了官之后$郑献甫才发现官场 的黑暗, 仕途的艰难$并无他施展才华的地 方$于是只做了一年零两个月的刑部主事, 就以赡养老人为由辞官还乡了.清廷不仅 不责难他, 反而以 孝友廉洁守正不阿 赏 给他五品卿衔. 郑献甫回到家乡$ 决心把自己的满腹 经纶传授给子孙后代$便在家乡开创学堂$ 教书育人 '
) 年. 他大半生在两广从事 教学, 先后在广西雒容设馆教学, 广西德胜 书院、 庆江书院、 榕湖书院、 秀峰书院、 象台 书院、 柳江书院、 广东顺德之凤山书院, 广 州越华书院等任主讲.从他门下培养出来 的优秀人才遍及岭南各地$ 不少学子在他 思想影响下$ 出类拔萃$ 成为各级官场精 英. 郑献甫因此成了在岭南一带教育界很 有影响的人物,这也是他对社会作出的重 大贡献之一, 被誉为 两粤宗师 . 郑献甫在修志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敬佩 的成就, 由他主编的 《象州志》 被后人誉为 方志的佳作. 《象州志》 结构简明$述、 记、 志、 传、 图、 表、 录、 考等方志体裁运用自如$ 相得益彰$记述风格简洁、 典雅、 有序、 实用$ 为历史上尚简派志书中的佼佼者.清同治 时象州知州李世椿在志序中就说 志象州 后于治象州, 志象州实难于治象州 , 后有 治象州者, 观其志象州者, 或于此中的因革 损益不无小补. 同治十一年 (#&
!* 年) , 郑献甫在桂林 孝廉书院病逝在讲坛上, 终年 !# 岁.郑献 甫墓位于象州县寺村镇水站村南面的大 部岭西侧半腰,有碑联为: 粤西一代真才 子;
岭表千秋古硕人 . 信奉儒学 批判佛道 郑献甫毕生刻苦研读儒家经典,写下 了对 《论语》 、 《大学》 、 《中庸》 、 《孟子》 详细 注释的 《四书翼注》 .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 涯中, 他以儒家学说教授学生. 经过长期研 究,他认为先秦道家和原始佛教本来就是 谈天地、 论人生的哲理, 但后世的道家、 佛 家却向巫觋方面转化: 近世无仙家,近世 亦无佛家, 惟共趋于巫家而已 他认为, 仙、 佛由学术而成宗教, 由宗教而成迷信, 人心 不古, 每况愈下, 背离了自身原本的宗旨. 郑献甫对程朱理学把自己信奉的儒教 教条主义化和科举制度的死板僵化非常不 满, 批判其 高谈人之初, 动语天之理. 自圣 而自贤, 乃由南宋始 . 郑献甫认为, 宋儒对 儒家经典的阐述与孔子的思想学说根本不 是一回事, 误人子弟, 流弊极深.许多人往 往不认真研读原著, 领会先圣意旨, 只知背 诵朱熹 《四书集注》 一类, 以之为金科玉律、 万古不变的教条, 使自己变成人云亦云、 没 有头脑、 毫无主见的木偶. 他并不反对科举 制度, 只是不赞成仅仅以八股时文为能事, 而主张应更重视对儒学经典基本内容和精 神实质的精研细读, 融会贯通, 掌握有用知 识, 培养真才实学. 经纶满腹 题联警世 读书自课三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