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达达恰西瓜 | 2014-08-07 |
(四) 通识教育选修学分要求 本科培养计划要求每位本科生在校期间选修不少于
8 个学分的通 识教育选修课程, 每个学生应在每一个模块内至少选修一门课程, 其 中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法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教育、外语、艺术设计类所含专业)本科生需要至少各修读一门 科学
3 素养 和 社会责任 类核心选修课程;
理工类(近化、机械、电子 信息与计算机、土木与水利类、数学与物理、建筑规划类所含专业) 学生需要至少各修读一门 人文情怀 和 社会责任 类核心选修课 程.
(五) 通识教育选修课选课说明 新生一学期最多录取两门,录取时按志愿优先原则;
在规定时间 内未选课,作自动放弃处理(具体操作详见校网选课通知和《浙江工 业大学学分制选课指南》).课程名单以每学期实际开设的课程为准.
4
二、模块选修课程
(一)人文情怀 核心选修课 课程名称:爱与幸福* 学分学时:2.0 学分(32 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性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所属模块:人文情怀 选课范围:全校学生 课程简介: 《爱与幸福》 是一门研究如何把握人类生存问题的哲学, 是关注人生哲学应用策略的课 程. 该课程努力新开辟一个领域, 重点关注可以提升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事件中的爱与幸 福的元素. 课程拟通过生活正常轨道上的事件来挖掘爱和幸福的表现形式, 展示幸福的瞬间, 提升学生在当下体验爱与幸福的能力. 课程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 让处在爱与幸福之中当代大学生认识、体验并感悟人生的爱和幸福所在. ? 为学生未来生活提供爱与幸福的理论和行为指导. ? 发掘自身优势与潜能,激发学生感悟人生中的爱和幸福的能力. ? 克服生活中有关爱和幸福的困惑, 对自己、 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 体验爱和幸福. ? 协助树立幸福观,合理地调控情绪情感,提升幸福感,以积极心态达成人生目标. 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课程论文(课堂展示、小组合作成果、课程作业)+小组评价+个人评价 主讲教师: 刘辉副教授 教科学院 李敏副教授 教科学院 杜惠洁 教授教科学院 胡斌武 教授教科学院 课程名称:口才与人际交往 学分学时:2.0 学分(32 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性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所属模块:人文情怀 选课范围:全校学生 * 以课程名称为序,下同
5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全面系统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课堂内外的练习,引导学生认识 到掌握口才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发 言,不断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口才学的基本知识和实用口才两大部分.教学方法以专题教 学为主,结合经典阅读和朗读、课堂演讲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口才与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 和方法.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相结合. 主讲教师: 杨克勤 副教授 思政部 黄少青 副教授 思政部 韩晓华 副教授 思政部 吕刚讲师 思政部 课程名称: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学分学时:2.0 学分(32 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性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所属模块:人文情怀 选课范围:全校学生(已修过《离散数学》或《逻辑学》类课程的同学不必再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识别、 建构和评估自然语言语境中的实际论证, 即掌握主要的逻辑 方法和技能,学会使用逻辑工具处理和解决问题,提高辨识论证的要素、结构和方法的能力 以及从论证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改善思考的清晰性、 一致性、 合理性、 相关性和预见性品质, 培养提出和处理批判性问题以及评估论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 50% 主讲教师: 黄少青 副教授 思政部 杨克勤 副教授 思政部 吕刚讲师思政部 黄河讲师思政部 课程名称:美学与人生 学分学时:2.0 学分(32 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性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所属模块:人文情怀 选课范围:全校学生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 结合古今中外的艺术经典作品、 丰富多彩审美活动与 现象,讲授美学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类审美活动的基本特质,了解中西方文化 艺术审美的一般特点,提升审美分析和鉴赏能力,加强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