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 2015-03-05 |
0.
05 时表示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当p≤0.
05 时表示差别有统 计学意义 ;
当p≤0.
01 时表示差别有高度统计学 意义.以下实验中菌株脱硫前后 DB T 浓度比较 时,p均小于 0. 01.
3 结果与讨论 3.
1 脱硫微生物的驯化、 筛选和分离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获得 DB T 的浓度与吸收 峰峰面积的关系 ,绘制标准曲线 ,得到 DB T 的工作 曲线方程为 : y = 7.
055 + 0.
04 x ,线性相关系数 r = 0.
999 912 , 线性范围为不大于 800μg/ g ,线性 关系较好. 实验经过驯化、 分离、 筛选获得
3 株具有一定 脱硫能力的菌株 ,分别用 TL21 , TL22 , TL23 表示 , 其脱硫能力见表 1. 表1脱硫菌株对含 DBT培养液脱硫效果 菌种 DBT 浓度 (脱硫前) / mmol ・ L -
1 脱硫
12 h 后DBT 浓度/ mmol ・ L -
1 脱硫率 , % 脱硫
24 h 后DB T 浓度/ mmol ・ L -
1 脱硫率 , % TL21 2.
72 1.
82 33.
83 1.
56 42.
65 TL22 2.
72 2.
27 16.
54 2.
02 25.
73 TL23 2.
72 1.
42 47.
79 1.
00 63.
24 TL21 5.
44 4.
00 26.
47 3.
23 40.
63 TL22 5.
44 4.
27 21.
50 4.
00 26.
47 TL23 5.
44 3.
47 36.
21 2.
56 52.
94 由表
1 可见 ,3 菌株对 DBT 中的硫均有一定的 脱除能力 ,其中 TL23 脱硫效果最好 ;
同时可以看出
3 菌株随着脱硫时间的延长 ,对硫的脱除能力逐渐 增加.3 菌株均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 为:Bacillus subtilis subsp. 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 3.
2 出发菌株和融合子的抗生素抗性实验及其形 态学比较 出发菌株和融合子的抗生素抗性实验及其形 态学比较结果见表 2.由表
2 可见 ,白腐真菌与枯 草芽孢杆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 ,获得了具有双出发 菌株的性状 ,可产生孢子的跨界融合子( R H) . 表2出发菌株和融合子的抗生素抗性及形态 培养基、 性状 出发菌株 TL23 白腐真菌 跨界融合子 ( R H) 鉴别培养基
1 - + + 鉴别培养基
2 + - + 鉴别培养基
3 - - + 丝状生长 - + + 产生孢子 - + + 核-++注:+表示出发菌株在鉴别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
- 表示出发菌 株在鉴别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3.
3 融合子的筛选 出发菌株和融合子对 DBT 的脱硫效果见表 3. 由表
3 可见 ,RH21 和RH22 对DB T 中的硫均有一 定的脱除能力 ,并且随着脱硫时间的延长 , R H21 和RH22 的脱硫能力逐渐增加.虽然 RH21 和RH22 的脱硫性能与 TL23 差异不显著 ,但RH21 和RH22 为丝状生长微生物 ,其脱硫稳定性较原核 微生物 TL23 强. 表3菌株对含 DBT培养液的脱硫效果 菌种 DBT 浓度 (脱硫前) / mmol ・ L -
1 脱硫
12 h 后DBT 浓度/ mmol ・ L -
1 脱硫率 , % 脱硫
24 h 后DBT 浓度/ mmol ・ L -
1 脱硫率 , % TL23 2.
72 1.
42 47.
79 1.
00 63.
24 白腐真菌 2.
72 2.
71 0 2.
71 0 RH21 2.
72 1.
58 41.
91 1.
35 50.
36 RH22 2.
72 1.
46 46.
32 1.
15 57.
72 TL23 5.
44 3.
47 36.
21 2.
56 52.
94 白腐真菌 5.
44 5.
46 0 5.
35 0 RH21 5.
44 3.
59 34.
00 3.
05 43.
93 RH22 5.
44 3.
46 36.
39 2.
59 52.
39 3.
4 脱硫融合子对成品油中有机硫的脱除实验 脱硫融合子对成品油中有机硫的
3 周期循环 脱除实验结果见表
4 和表
5 .由表
4 和表
5 可见 , RH21 和RH22 在脱硫
12 h、
3 个周期循环后和
24 h、
3 个周期循环后 ,均具有较高的脱硫效果 ,且24 h 的脱硫效果明显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