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子梦丶 | 2015-06-26 |
medlive.cn/ 【关键词】 :针刺伤;
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
专家共识 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Consensu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Protection 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 一:前言 二:针刺伤定义 三: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四: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五:针刺伤的预防 六: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七: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 八:参考文献
01 02
02 02
03 04
05 06 本共识共八部分 http://guide.medlive.cn/ 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 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1] ,给暴露者带来极大 的精神心理压力[2] ,也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 . 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 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4-7] .我国目前尚无针刺伤防护的相关专家共识. 为推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降低针刺伤 的伤害,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此版《中 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以下简称共识) . 前言01 | 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http://guide.medlive.cn/ 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 器导致的皮肤损伤[8] . 本共识主要适用于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接触以上锐器 时刺破皮肤造成的损伤.
1 针刺伤的定义 据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人员在过去
1 年内针刺伤发生率, 印度为 67.4%[9] ,韩国为 70.4%[10] ,英、日、澳大利 亚为 10% ~ 46%[11-13] ,美国为 64%;
在我国,护理人 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14,15] .目前,针刺 伤已成为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16] . 2.2 人群分布 工龄≤5年的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最高[17,18] , 实习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19-21] . 2.3 科室分布 护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多、高 度紧张忙碌的环境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场所[22-24] . 2.4 发生环节 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静 脉导管管理过程、采血、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为针刺伤发 生的主要环节[13,25,26] ;
我国调研结果显示回套针帽、 拔除注射针、整理用过的针头、采血等为发生针刺伤最 常见环节[27,28] . 2.5 针刺伤器材 注射针、头皮钢针、静脉导管针、真空采血针等是引起 针刺伤的主要器材[9,27-29] .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不正 确操作也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
2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2.1 发生现状 Consensu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Protection |
02 3 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3.1 护理人员因素 3.1.1 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30,31] . 3.1.2 各种因素导致的护理人员疲劳、工作匆忙,对标准 预防措施遵守程度降低[32-34] . 3.1.3 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也是发生针刺伤的原因[7,10, 35,36] . 3.2 防护用品因素 3.2.1 安全器具使用率低;
防护用具不能就近获取[3,4] . 3.2.2 锐器回收容器设计的容积与口径比例不匹配[37,38] . 3.2.3 锐器回收容器配备数量不足、规格不宜、放置位置 不合理等[39,40] . 3.2.4 锐器回收容器内医疗废物存放过满未及时处理. 3.3 工作环境因素 操作环境照明采光不良、拥挤、嘈杂及患者不配合,极 易导致针刺伤[41] . 3.4 操作行为因素 有未执行操作规范的危险行为,如回套针帽、徒手传递 手术缝合针、直接用手弯曲缝合针、处理各种针头及清 洗整理锐利医疗器械动作过大、将各种锐器随意丢弃、 未采取保护措施等.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流程不 规范等均会造成针刺伤[42-44] . 3.5 职业防护培训因素 职业防护培训不到位、培训时间没有保证、形式单一[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