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 2015-07-26 |
建 设以秋浦河为代表的亲水体验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漂流、水上观光等业态. 培育四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即以陵阳、七都、朱备、杜村、九华乡等为节点, 突出山地森林景观、 佛教文化和民俗风情特色, 构建环九华山乡村旅游线路;
以唐田、 胜利、 张溪、 东流、 牛头山等为节点, 突出湿地生态和渔家文化特色, 构建环升金湖乡村旅游线路;
以大渡口、涓桥、马衙、五溪等为节点,突出田园风光和农耕民俗文化特色,构建沿
318 国道乡村旅游线路;
以仙寓、横渡、梅村、殷汇等为节点,突出河谷风光和山村意境特色, 构建沿秋浦河乡村旅游线路. 构筑
1 个乡村旅游中心圈,3 大乡村旅游群、2 大乡村旅游带,4 条乡村旅游走廊,15 个乡村旅游集聚区 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打造
30 个特色旅游乡镇、50 个特色旅游村. 将池州市乡村旅游建设成为全市旅游的新兴增长板块, 全省乡村旅游重要目的地, 全国著名 乡村休闲养生度假胜地,助推池州市国际生态休闲城市目标的实现.
(三)分期目标 1.近期目标(2015-2017):优化布局,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和政策扶持导向作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创建 一批省级、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构建乡村旅游体系.到2017 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到
2200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
200 亿元.到2017 年,建成一批现代乡村旅游示范区,其中
5 个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集 聚区;
力争形成
5 个以上旅游特色镇,20 个以上旅游特色村.基本构建全市的乡村旅游产 品体系,呈现 全市有重点、县(区)有特点、乡镇有亮点、各村有卖点 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使乡村旅游成为池州市特色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期(2018-2020 年):完善体系,提升品质 全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初具雏形,乡村旅游成为池州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池州城乡互补和城乡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到2020 年,池州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 实现
2800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250 亿元.到2020 年,建成
8 个在安徽省乃至全国 知名的乡村旅游集聚区;
形成
15 个以上旅游特色镇,40 个以上旅游特色村.完善乡村旅游 产品类型,提升各类型乡村旅游区的服务质量,使池州市乡村旅游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 一定的影响力. 3.远期(2021-2025):品牌引领,全面推进 全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渐成熟,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 游体系形成,池州市作为全国著名休闲养生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地位确立.到2025 年, 池州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实现
5600 万人次, 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500 亿元. 到2025 年, 建成
10 个在安徽乃至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集聚区;
力争形成
20 个以上旅游特色镇,50 个 以上旅游特色村. 全面完善池州市乡村旅游区的类型, 使乡村旅游成为池州市旅游的特色拳 头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成为全国著名休闲养生度假乡村旅游目的 地.
(四)发展战略 1.社会、经济、环境共赢战略 (1)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池州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 问题、建设美好乡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全面丰收. (2) 把乡村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农产产业层次和水平, 促进现代农业生产、 经济、 生态、 社会、 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实现, 创造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城乡交流,增加农村就业,促进农民自身素质和创业能力的 提高. (3)把乡村旅游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把乡村旅游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 抓手,加强对乡村道路、供电、通讯、环卫、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突出特色、弘扬 传统、彰显文化的要求,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改善农村面貌. (4)把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城乡交流,在为城市 居民提供亲近自然和放松心态的场所以及促进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促进城乡一体化 发展. 2.政府、企业、社区联动战略 (1)政府是乡村旅游的管理者,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建立专项负责的池州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机构.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培育, 科学引导,规范管理,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制定池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执行项目计划. 为农村提供专业的乡村旅游 开发规划和项目指导,确保乡村旅游发展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防止盲目发展和重复 建设,避免一哄而上. 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和规范乡村 旅游的健康发展.一是投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