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 2015-08-21 |
11 -
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信访的过程机制研究 ( 09BSH038) .
作者简介:尹利民(
1969 - ) , 男, 江西永新人, 教授, 政治学博士, 从事信访与基层治理研究. 表演型上访 :作为弱者的 上访人的 武器 尹利民(南昌大学 廉政研究中心;
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 ) 摘要:构建 表演型上访 的解释框架, 旨在解释作为 弱者 的上访人采用何种武器进行利益表达的问题. 上访人之所以采取 表演 的方式来作为上访的武器, 与上访目标的确定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有关, 而深层次的根 源还在于国家宏观的政治结构与上访治理方式的非制度化特性.上访过程的表演性凸显, 给信访的制度化吸纳增 添了障碍.因此, 推动实施宏观政治结构的变迁与制度化的信访治理方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表演型上访;
剧场;
剧目;
表演 中图分类号:D623.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0448( 2012)
01 -
0018 -
07 一 如何上访? 一个困惑的研究 课题 研究中国上访问题, 大多数研究者首先把上访 人预设为 弱者 .因此, 无论我们如何对上访作何 种理论解释, 我们都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 作为上 访人的 弱者 是如何行动的, 或者说作为 弱者 的 上访人是运用何种武器来进行上访的? 然而, 许多关注上访问题的学者对此要么熟视 无睹, 要么集中在上访为何发生? 比如, 无论是国内 学者于建嵘、 应星、 吴毅 [1 -
3 ] , 还是境外学者 Kevin J. O'
Brien, Lianjiang、 Cai Yongshun、 Carl F. Minzner、 Laura M. Luchrmann[4 -
7 ] 等, 他们的研究基本上都是 试图解释上访的过程机制以及上访发生的外部环境 等问题, 而很少去关注上访人如何上访? 斯科特对马来西亚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的探 究, 为我们揭示出了作为弱者的农民是通过 偷懒、 开小差、 假装顺从、 偷盗、 装傻卖呆、 暗中破坏 等武 器来反抗的 [8 ] .而查尔斯・蒂利等学者的研究也 发现: 民众通常运用 表演抗争 的武器来提高抗争 的效果, 并把民众有效的表演形式称之为抗争表演, 从而构建了 抗争政治 ( contentious politics) 的理论 解释框架 [9 ] .斯科特和蒂利的研究为我们的分析 提供了启发, 但限于不同的对象和背景, 他们的研究 又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的上访现象. 研究揭示: 许多民众的抗争过程充满着表演的 特性, 对此, 黄振辉借助蒂利的理论, 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 [10 ] .然而, 经验表明: 当前我国民众的上访方 式层出不穷, 从 维权型上访 、 谋利型上访 [11 ] , 到 要挟型上访 [12 ] , 而且, 我们调查发现: 当前越来 越多的上访人开始运用 表演 的武器来进行上访, 我们可以称之为 表演型上访 .当然, 无论是哪一 种类型的上访, 其实都遵循着底层政治的内在逻辑, 同时也反映了作为 弱者 身份的底层民众的一种 生存之道. 由此, 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上访人是如何运用 表演 武器来进行上访的? 进一步的问题是 : 表 演型上访 何以成了民众频繁使用的武器? 显然, 研究和揭示这些问题, 对于提高我国信访的制度化 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为此, 我们借助于剧场、 剧目和形式的政治隐喻 来构建其解释框架.上访人可以看作是剧中人或表 演者, 国家是主持人, 而上访的组织者可以看作是导 演, 普通的民众则视为观众, 以此来分析和揭示正处 第43 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