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达达恰西瓜 2015-09-25
9 新华每日电讯/2019.

5.17/星期五/第414 期 刊名创意: 王蒙 刊名题写: 沈鹏 本刊主编: 姜锦铭 值班责编: 李牧鸣 刘小草 实习生: 张腾浚哲 版

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一路 背 歌

电话: (010 )

88051377 扫二维码, 关注新华每日电讯

1 10

0 从 杂耍换粮 到 杂技兴乡 中国人口第一大县 杂技村的沉浮 新华社记者洪雪华

5 月的一个午 后, 阳光格外刺眼. 走出油麻地地铁站, 到甘肃街与炮台街 交界处, 玉器市场映 入眼帘. 市场内来往游 客并不多. 数个书信 摊位于右侧角落 . 梁老易 的手写招 牌映入眼帘, 招牌下 一位身着黑色马甲 的长者轻摇纸扇, 在 两三平方米的摊位 里等待着客人. 这位长者叫陈 球, 今年

77 岁. 书信 摊 梁老易 主要提 供写信 、 报税的服 务, 球叔因此被客人 们称呼为 写信佬 . 摊位正中间是 球叔的办公桌 , 一 台老式打字机占据 了三分之二的空间.

40 多年来 , 手指敲击 打字机黑色圆键时发出的 哒哒 声,成为 玉器市场里的独特音符. 球叔是越南华侨 , 年轻时在越南的一 家美国影业公司当会计主任, 精通中文 、 英语、法语和越南语四门语言. 上世纪

70 年代, 他离开越南来到香港. 初到香港 , 球叔在尖沙咀一家酒吧当 调酒师. 后经人介绍来到油麻地玉器市场 里的书信摊 梁老易 当助手 . h食不易 , 我白天在酒吧工作 , 晚上下班后就到书信 摊帮客人们写信.

1979 年, 球叔正式接管 梁老易 , 开始了 写信佬 的生涯. 上世纪

40 年代 , 香港就有 写信佬 . 那时候电话还没有普及 , 人们远距离交流 主要靠书信 , 有急事才会打长途电话或发 电报. 到了上世纪

50 年代 , 香港经济发展 进入起步阶段 , 各行各业逐渐兴起. 写信 佬 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 书信摊主要集 中在油麻地云南里一带. 球叔介绍 , 书信摊的 写信佬 们来头 可不小. 他们有的人曾从事高薪职业 , 只 是步入中年后 , 为了维持生计 , 转而成为 '

写信佬'

. 球叔旁边书信摊的 写信佬 就 曾是香港的粤剧名伶. 那时, 找球叔写信的大多是背井离乡的 人, 有的来自内地, 有的来自东南亚, 但都不 识字. 他们在摊位旁念叨着对亲人的寄语, 球 叔就用打字机敲打下一个个字符. 他们一般 会在信上简单问候亲人, 只报喜不报忧. 信件内容虽简单 , 异乡人的生活艰辛 和浓浓的乡愁却瞒不过球叔. 他回忆, 有些 客人只身在香港打拼 , 一说到自己的辛酸 史便泪流满面 , 他不愿意看见客人们伤感 的样子, 有时候还会拒绝帮他们写信. 我们每天很早就开始为客人写信, 到 晚上才收工 , 有些客人还要排队等候. 客 人多时, 球叔每月收入数万港币. 到了上世 纪70 年代, 香港已有

30 多位 写信佬 . 那 时候长途电话费昂贵 , 很多客人依旧会找 球叔代写书信, 有中文信, 也有英文信. 有些熟客, 一光顾便是十几二十年. 他们 闲聊家长里短时, 球叔总会耐心细听, 从不多 问. 我知道了很多客人的家庭故事, 但要帮 他们保密. 球叔说, 这是 写信佬 的行规. 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 香港开始普及教 育,市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之后 , 随着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 找球叔代写书信的客 人越来越少了.

1997 年香港回归后 , 特区政府推行 两文三语 政策(两文为书写中文 、 英文 , 三语为讲广东话 、 英语 、 普通话). 特区政府 公函及大机构的文件均为中英文版本 , 找 球叔阅读及回复英文书信的人也不多了. 很多客人都用上了手机和电脑 , 油麻地玉 器市场里, 也仅剩下三四位 写信佬 . 几天后, 当记者再次见到球叔时, 他正忙 着帮两三位客人报税, 这是他目前主要的收 入来源. 报税也分淡季和旺季, 旺季大约在 每年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