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ong447385 2016-04-08

50 岁以上 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 女性患病率则是32.1%,

65 岁以上女性更是达到 51.6%;

城市化、 老龄化和不健康生 活方式使得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 并成 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 科学家们很早就意识到, 甲状旁腺激素与受体的信 号通路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靶点. 早在2005年, 重组 甲状旁腺激素就作为第一个靶向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的药 物,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2010 年之后, 甲状旁腺激素多 肽药物问世, 但由于多肽药物只能注射, 不能口服, 不仅 治疗过程不方便, 而且价格昂贵. 如今, 要开发一款能够口服的小分子化合物药物, 首 先需要对靶点进行更为精准地解析, 以方便后续的化合 物设计或减少筛查的时间. 用通俗的话来说, 为了配一把 能用的 钥匙 , 就要先画出 锁芯 的样子. 在1年多的时间里, 中美两国科学家强强联手、 资源 共享, 画出了世界上最为精准的治疗骨质疏松症之 锁 ――1型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的真容. 看清了三维结构, 看到了解离过程 解析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结构, 是一场战役. 王明伟 说, 而率军参战的4名领军科学家各有所长. 徐华强很早 就把 G 蛋白偶联受体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曾解析了 甲状旁腺激素受体胞外区与多肽配体结合的三维结构. 王明伟从

2002 年开始就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受体, 曾共同 领导了跨膜区及全长胰高血糖素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 肽-1受体晶体结构的确定. 去年刚刚回到国内的张岩, 擅 长应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生物大分子的立体结构, 而回 国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解析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结构. Jean-Pierre Vilardaga是甲状旁腺激素研究领域的翘楚. 研究人员相互配合, 克服了甲状旁腺激素受体表达 量低、 稳定性差、 复合物形成难等技术难题, 高质量地从 细胞中分离出甲状旁腺素受体及Gs蛋白复合物, 并在一 个适合电镜观察的人工模拟细胞膜上冷冻起来. 得益于 电镜高达3.0埃的原子级分辨率, 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的三 维结构第一次露出了真容. 而成千上万的复合物在低温中迅速凝固, 最大限度 地保留了 生前 的模样. 当科研人员把不同模样的复合 物图片连起来, 一段栩栩如生的甲状旁腺激素与受体结 合, 进而激活下游蛋白的 工作画面 , 首次展现在世人面 前. 这也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处于长时激活状态下的 G 蛋 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 在人体内, 甲状旁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和分离都非常 迅速, 这是为了增加血钙吸收、 减少血钙释放的需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