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 2016-06-20 |
本报记者 赵广立 大开放大发展, 小开放小发展, 不 开放不发展,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 多年来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瞄准建 设制造业强国主攻方向,工信部积极 搭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平台. 比如, 参 加第六次中美商贸联合会产业和竞争 力对话, 开展 中美工业互联网 专题 研讨,交流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 策和做法, 与德国经济能源部签署 《中 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 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 成立了工作组 并已召开第一次会议.与韩国产业通 商资源部签署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部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推进 中国 制造
2025 与 制造业革新 3.0 战略 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 等. 中、 德、 美三国同为制造业大国, 制造业在各自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具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共同面对来 自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 与挑战, 经过长期的交流合作, 中德、 中美之间在制造业领域已经形成了良 好的合作态势, 中国市场已成为德国、 美国企业重要的市场和利润来源地. 面向未来, 中德、 中美之间制造业 仍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应进一 步加强联系,建立双边或多边合作机 制, 深化合作, 共同促进制造业发展. 为此, 提出五项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现有对话机制下的交流 合作. 在现有交流合作平台基础上, 促 进中、 德、 美等各有关国家的企业、 研 究机构和社会团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 深入务实合作,共同探讨全球制造业 未来发展趋势, 开展技术创新、 工业政 策和工业项目方面的合作研究,寻求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 传统产业改造、 智 能制造以及绿色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机 会,以共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 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二是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合作.本 着互利、 共享、 优势互补的原则, 积极 推进在新一代智能机器人、 3D 打印、 工业互联网与 CPS、 动力电池、 智能网 络汽车以及工业软件等制造业领域的 务实合作. 三是加强标准化合作.建立完善 中、 德、 美三国标准组织的合作机制, 在智能制造领域 组织行业协会、 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交流合作, 共同推 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制定一批通用标准并向更多 的国家和地区推广, 推动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评测、 认证 方面的互通、 交流与合作. 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及经验交流.积极推动信息共 享和机会分享,为开展多双边智能制造合作创造良好 的条件.发挥各自优势, 推动在智能工厂、 智能车间等 领域的示范推广.同时, 积极鼓励有关国家企业参与现 有政策框架下的试点示范项目, 开展经验交流. 五是加强人员交流和教育培训.利用政府互访、 行 业对接、 学术交流、 展会论坛等机会, 推动中德智能制 造领域相关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加强 交流.探索在智能制造、 工业软件、 绿色制造、 新型服务 等领域的人才交流培训模式, 鼓励大学、 职业学校及培 训机构与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合作. (本报记者李惠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在
2016 智能制造国际会议 上的发言整理) 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苗圩专家视点 当前, 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 高点,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双重挑战下, 十三 五 将成为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 由大变强的 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