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 2016-10-05 |
1967 年6月,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1 年9月,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 两 弹一艇 的成功背后, 一堆一器 功不可没. 上世纪
70 年代, 在运行二十年后, 反应 堆出现设备老化现象, 不得不降功率运行. 今年已经
80 多岁的张文惠在反应堆工 作了几十年. 他回忆道: 反应堆心脏坏了, 有 人说换个心脏, 还有人建议换个更高级、 有中 国特色的心脏. 他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做理论分析, 验证 反应堆改建的各项参数, 用大量的数据说服 上级领导同意对反应堆进行改建. 历时一年零六个月, 重水反应堆成功 返 老还童 , 性能得到提高, 而且总投资只有新 建堆的十分之一. 反应堆重新焕发了生机, 并 为我国首座核电站―― ― 秦山核电站的试验、 设计做了大量技术支持工作, 还可以进行单 晶硅的辐照生产等. 从啥都得向国外学习到逐步掌握核心技 术, 并创造性完成重水反应堆的改建, 原子能 院的科研人员凭着对核工业的情怀和拼搏精 神, 实现了技术引进吸收和再创新. 这说明中国科技人员的能力可以屹立 于世界反应堆之林. 张文惠自豪地说.
1987 年和
2007 年, 回旋加速器和重水 反应堆先后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光荣 退休 . 如今, 一堆一器 已经入选国家工业遗 产和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 它们安静地矗 立在原子能院工作区中心位置, 仿佛两位老 人, 见证着我国核事业稳步发展. 多堆多器 , 核科技研发跑出 加速度 深蓝色的水面清澈见底, 反应堆堆芯在 金属容器的包裹下, 静立水底. 水池四周的空 间, 簇拥着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 领先研究机 构共建的各类先进谱仪. 这是记者在原子能院中国先进研究堆所 在地看到的一幕. 谱仪利用反应堆产生的粒子对测试样品 进行深度扫描 体检 , 就像是一双深入微观世 界的 眼睛 , 可以分析样品的元素种类、 含量、 内部结构等, 还能发现一些精密零部件的内 部是否有裂痕. 有的测试样品仅有针尖大小.
2010 年, 原子能院自主研发建成中国先 进研究堆. 这座功率 60MW 的反应堆, 主要 技术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亚洲第一, 能为相关 领域领先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理想实验环 境. 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部党委书 记王谷军说. 中国先进研究堆的建成 、 发展, 是原子能 院科研能力加速快跑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原 子能院, 各种类型的反应堆还有很多―― ―
1984 年, 原子能院自主研发、 设计、 建成 我国第一座原型微堆. 这种小型、 易于操作、 功率低、 固有安全性好、 对环境污染小、 可建 在大中城市人口稠密地区的应用堆型, 在国 内外得以迅速推广. 原子能院已在国内外建 设8座商用微堆, 近几年又先后实现加纳、 尼 日利亚微堆的低浓化改造, 使得反应堆安全 性和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2010 年, 原子能院研发、 设计、 建成中国 实验快堆. 作为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主力堆 型, 相对于压水堆, 快堆不仅可以将铀资源利 用率从 1% 左右提高到 60% 至70% , 还可使 乏燃料的放射性毒性影响和废物量降低数个 量级, 促进核能绿色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 600MW 示范快堆的建设正在推进中…… 伴随着反应堆的快速发展, 原子能院加 速器的研发也不断取得突破. 从最初的几百 K e V 的低能加速器, 到如今正在研发的 230MeV 、 250MeV 超导回旋加速器等, 一批 批中高能加速器的逐步产业化, 正为或将为 一些医疗、 工业等领域高精尖课题提供全新 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在工业应用领域, 原子能院的加 速器相关工作, 已从研发、 设计阶段, 迈向标 准制定阶段. 其主导制定的 《工业无损检测用 电子直线加速器标准》 , 是我国首个无损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