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2019-07-30

1 ― 成都市环境保护 十三五 规划 ―

2 ― 目录

第一章 环境保护形势

5

第一节 过去五年的成就

5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7

第二章 总体要求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9

第三节 主要目标

1 0

第三章 重点任务

1 2

第一节 强化宏观调控, 促进绿色发展

1 2

第二节 实施三大行动, 提升环境质量

1 7

第三节 推进专项治理, 协同治污减排

3 1

第四节 实施全程管控, 防范环境风险

4 2

第五节 加强保护修复, 夯实绿色本底

4 8

第六节 深化改革创新, 健全制度体系

5 0

第七节 强化能力建设, 提升管治水平

5 6

第四章 保障措施

6 1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6 1

第二节 实施重点工程

6 1 ―

3 ―

第三节 强化资金投入

6 2

第四节 加强科技支撑

6 2

第五节 推进合作交流

6 3

第六节 严格评估考核

6 3 ―

4 ― 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 《 十 三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四川省 十三五 环境保护规划》 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等相 关规划及要求,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节 过去五年的成就① 十二五 以来,我市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 为着力点,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 题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环保模 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环境质量稳中有进.2

0 1 5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为583%,较2013年上升

2 2

1 %;

细颗粒物 ( P M

2 5) 年均浓度 为64微克 / 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

3 4

0 %;

重污染天数为

2 2天, 较2013年减少

4 0天.2

0 1 5年岷江内江 ( 锦江) 出境断面黄龙溪 化学 需氧量、 氨氮、 总磷浓度较2010年 分别下降372%、

3 4

0 %和221%.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重点针对电力、钢铁、建材、铅酸蓄电 池等行业

3 1 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实施关停淘汰,对49家印染企 业实施调迁或关停,关停攀成钢冶炼工序;

火电、水泥、钢铁、 ―

5 ― ① 本节涉及数据未含简阳市. 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2

0 1 5年全市污 水处理能力达到

3 3

7

2 4万吨 / 日,较2010年增加

4 8

2 %,中心城 区、县城、 乡镇的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6%、8

5

0 % 和700%.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等农业源减排项目

5 0

3 个.2

0 1 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 总量较

2 0

1 0年分别下降

1 8

1 %、2

4

6 %、2

8

7 %和216%,超 额完成 十二五 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污染防 治扎实推进.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大气、 水、固体废物、重金属等污染防治.制定 《 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 急预案 ( 试行) 》 ,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合作机制;

划定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开展重点石化企业挥发 性有机物专项治理;

全面推行机动车尾气简易工况法检测,淘汰 黄标车

9 6万辆;

中心城区中型以上饮食企业全部安装油烟净化 设施,特大型饮食企业全部安装油烟在线监控.出台 《 成都市河 渠水环境检查考核细则 ( 试行) 》 ,优化主要河道跨界考核断面 监测点位、修订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初步建立水环 境常态化管理机制,对岷、沱江流域

4 1 3条黑臭河渠污染实施综 合治理.修订实施 《 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强化饮用水 水源保护,开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年度评估.建 成投运成都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淘汰、关闭落后涉重金属产能和 企业

9 4家. 生态保护及示范建设成效显著.颁布 《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 ―

6 ― 护条例》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龙门山和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 环城 生态区建设等重点工程, 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 的368%提升至

2 0

1 5年的

3 8

3 %.成功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 核和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

温江区、双流区等

1 4个区 ( 市) 县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 ( 区、市) ,成功创建

1 9 3个国家级生态乡 镇、5个国家级生态村、5 1所 环境友好型学校 、6 1个 绿色 社区 和16个生态环保教育基地;

温江区、双流区、蒲江县等 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点示范. 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升.率先在副省级城市实现乡镇 ( 街道) 环保机构全覆盖.环境监察、监测、应急、科研水平不断提 高,基本建成环境移动执法系统,建成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 站,初步完成应急指挥保障中心标准化建设.编制完成 《 成都市 环境总体规 划(2015―2

0 3 0年) 》 等重点规划,开展大气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等科研工作.环境 信息、环境宣教能力逐步加强.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 时期是我市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 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和持 久战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 发展机遇. 国际层面,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生态宜居已成为全 ―

7 ― 球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和 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新环保法和大气、水、土壤专项行动计划相 继出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环保督察等要求更加 明确,污染治理标准更加严格,环境保护的认识高度、推进力 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我市层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 环境保护,将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筑牢长江上游 生态屏障、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

社会公众环境 意识不断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力加快形成. 与此同时,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薄弱 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环境质量与国家标准和公众期望仍存在 较大差距.大气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主要污染物指标虽然同比下 降但仍超标严重,空气质量在全国

7 4个重点城市中排位长期靠 后;

岷、沱江流域纳入国家和省 十三五 考核的 9个地表水监 测断面中,仅有 3个断面达标,黄龙溪、毗河、江安河、新津南 河断面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

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滞后.二 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强度高.2

0 1 5年我市常住人口已达

1 5

7 1 万人,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4 8

0 2

9 1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消费结 构中原煤消费占比高达

4 3

7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较高水 平,单位土地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位居全省前列.三是环境风险 依然存在.饮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隐患,个别地区乡镇饮用水水源 水质达标率较低;

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仍不足;

部分地区污水处 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四是环境监管能力不能 ―

8 ― 满足环境管理新形势新要求.环境监测网络覆盖面不全,污染源 监督性监测、突发性环境风险预警监测体系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基层和农村的环保力量仍较薄弱,环保科技和产业支撑不足,环 境信息化水平还不能适应环境管理要求.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省委 三大发展 战略要求和市委

157 总体 战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 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以抓好创新驱动、融入 一带一路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 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加强生 态保护,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统筹污染治理、总 量减排、风险管控,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 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家中 心城市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质量为重.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解决 群众关心的雾霾、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 ―

9 ― 核心,防范环境风险,确保环境安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先决条件,优 化空间开发利用格局,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探索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防治结合,协同增效.统筹运用污染治理、总量减排、达标 排放、生态修复等多种手段,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推动多 污染源综合治理,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 惩,标本兼治.理顺体制机制,建立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完 善排污许可制度,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形成系统完整的环境保护 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共治,落实责任.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 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明确政府、企事业单 位、社会公众的责任和义务,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 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以环境共治促环境保护.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辐射和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 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初步构建功能合理、系统完善的 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建成与小康社会相协调的良好生态环境,实―01―现天蓝水清地绿. 本着可 监测、可核定、可统计、可检查、可评估的原则, 十三五 环境保护重点指标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 量等指标. 专栏

1 成都市 十三五 期间环境保护重点指标 指标

2 0

1 5年2020年 累计 属性 生态环境质量 空气 质量 (

1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 例(%)

5 8

3 7

0 [

1 1

7 ] 约束性 (

2 ) 细颗粒物 ( P M

2

5 ) 年 均浓度 ( 微克/ 立方米)

6 4

4 9 [-

1 5 ] 约束性 (

3 )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 ( 天)

2 2

1 6 [-

6 ] 预期性 水环境 质量 (

4 ) 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 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好 于Ⅲ类比例 ( %)

9 6

2 1

0 0 [

3

8 ] 约束性 (

5 )岷、沱江成都流域水质 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 ( %)

6 7

7 ≥7

0 - 约束性 (

6 )地表水质量劣于 V类国、 省考核断面水体比例(%)

4 4

4 0 - 约束性 (

7 ) 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 极差比例 ( %)

1 0

1 0左右 - 预期性 土壤环境 质量 (

8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率(%) -

9 4 - 约束性 (

9 )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9

0 - 约束性 生态 状况 (

1 0 )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 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6 5

8 ② >

6 5

8 - 预期性 ―

1 1 ― ②

2 0

1 4年数据. 专栏

1 成都市 十三五 期间环境保护重点指标 指标

2 0

1 5年2020年 累计 属性 污染物排放总量 主要污染 物排放 总量 ( 万吨) (

1 1 )化学需氧量

1 9

4 5 (

1 2 )氨氮

2

2 0 (

1 3 )二氧化硫

4

5 9 (

1 4 )氮氧化物

8

3 6 完成省政府 下达目标

3

3 6

7

3 7 - 约束性 - 约束性 [-

1

2 3 ] 约束性 [-

0

9 9 ] 约束性 区域性 污染物 排放总量 ( 万吨) (

1 5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 - (

1 6 )重点区域总磷③ - 完成省政府 下达目标 - 预期性 - 预期性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强化宏观调控,促进绿色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宏观调控,把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 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结合,把重点开发与控制行业资源能源消耗 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结合,把优化开发与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引导 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绿色消费结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一、加强环境空间管控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落实 《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 和《四川 省主体功能区划》 ,根据 重点开发区域 的总体定位,贯彻落 ―

2 1 ― ③ 总磷超标的控制单元以及上游相关地区实施总磷总量控制. 实《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 ,明确 不同主体功能区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实 施环境分区分级精细化管理,制定完善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管理 目标、空间管制要求和环境政策,控制开发强度.到2020年, 禁止开发区域面积不少于

1 6

0 1万公顷.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法律法规要求为禁止开发建设 的区域以及维护市域生态格局的核心生态区域划定为生态保护红 线.2

0 1 7年底前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2

0 2 0年底前完成勘界 定标.根据红线内各斑块的生态属性,科学制定相关管理措施, 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生态补偿、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生 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加强统一监管,定期发布红线绩效考核结 果,确保生态保护红线 画得出、落得下、管得住 . 着力推进绿色城镇化.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各级城镇 规划中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确定城市规模.按照 优先保障生态 空间,合理安排生活空间,集约利用生产空间 的原则,根据大 气、水污染物空间扩散特征,建设城镇间的生态缓冲带,留足绿 色空间.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卫星城,推动城 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加强城乡规划 三区 四线 ( 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 管理,实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走 集约、智能、 绿色、低碳 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将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生态 效益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完善绿色城镇化体制机制. ―

3 1 ―

二、健全宏观调控机制 加强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 价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以战略环评和规划环 评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促转型,构建 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全链条无缝衔接预防体系;

以全 面提高环评有效性为主线,以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消耗上限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 准入环境管理.开展战略环境评价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天府新 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规划环评.深化和规范规划环评和项 目环评联动管理,探索重点产业园区规划环评 负面清单管理 试点. 推动 多规合一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使城市环境 功能定位、生态保护红线、环境空间管控以及重点区域指引等与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推动 多规合一 ,使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在城市发展战略、宏观决策、 区域开发、重大项目布局中得到充分体现.加快推进蒲江县 多 规合一 试点.

三、强化资源环境调控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国家监测评价、 预警指标和技术方法体系,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实 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对接近或达到警戒线的区域实行 限制性措施.全面实施水资源、建设用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 ―

4 1 ― 双控.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 利用,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实行煤炭消费总量 及煤质中长期控制目标责任管理,单位 G D P能耗继续降低,持 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到2020年,非化 石类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

3 0

3 %,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实现零增 长,中心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