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 2017-10-17 |
本报记者 邱然 黄珊 陈思 等 采访对象:石春阳(小名:随娃) ,梁家河村民,1954 年生.
1975 年10 月习近平离开梁家 河后,石春阳接任村党支部书记.2016 年,任大梁家河党总支部书记. 采访日期:2016 年2月27 日 采访地点: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委会 采访组: 石春阳同志, 您好!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 您曾和他一起劳动, 他离开梁家河后, 您接任了村支书.请问您最初认识习近平是什么时候? 石春阳:
1969 年1月, 我到文安驿公社接北京知青. 就是在这个时候, 我第一次见到了近平. 当时,梁家河派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社员去接知青.怕人手不够,我们还牵了毛驴,帮着驮 行李.知青们的行李有铺盖卷,有箱子,我们轮流帮着拿行李,你拿一气儿,我拿一气儿,几十 个人,浩浩荡荡地就回到村里来了.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梁家河村一共来了十五名北京知青,十一名男知青,四名女知青.当时 梁家河村委会接待室是一队的地方,分来五名男知青,四名女知青;
近平和其余五名男知青在后 面的二队.村里当时安排我父亲给二队的知青做饭. 采访组:他们是从首都北京来的知识青年,能适应农村生活吗? 石春阳:最初很难适应.近平他们这些知识青年,从小就生活在首都北京,接触的人多,见 的世面广,到了我们这个穷山沟里,住土窑洞,干农活,面朝黄土背朝天,和我们这些大字不识 的农民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肯定不习惯.在农村,吃得很差,吃不惯也吃不饱.上很脏的茅 厕,冬天冷,冻屁股,夏天臭气熏天,苍蝇蚊子骚扰不断.睡觉也是挺作难的一件事,几个知青 躺成一排,挤在一个炕头上.这么艰苦的生活,这么大的落差,要说一下子就适应了,显然不太 现实. 我们农民就是黄土地里生长的,在黄土地里种粮食吃、挖窑洞住,所以身上总是沾满黄土, 根本就不在意.我们村里这些年轻人,跟北京知青混熟了,就经常跑到他们窑洞里去串门,进了 窑洞,就往炕上一坐,身上的黄土弄得被褥和枕头上都是.有些个人卫生特别差的,人一上炕, 虱子也上炕了. 近平每天下地干活,经常一身黄土,慢慢也就习惯了.他以前在北京生活,没被虱子咬过, 刚来梁家河的时候腿上经常被虱子咬得红肿一大片,奇痒无比,他经常挠,后来都挠得流脓流血. 在地里劳动时,大家都把裤腿挽起来,我就看到他的小腿上到处都是被虱子咬的红疙瘩,有的刚 刚结痂,有的痂被挠掉,还往外渗着血.过了一段时间,近平就不怕虱子了,像我们农村人一样, 对虱子的毒素产生了抵抗力,就算被虱子咬了,红肿也没那么严重了. 采访组:习近平和村里人也越来越熟悉了吧?请您谈谈他平时生活和劳动的情况. 石春阳:近平没过多久就适应了陕北农村的生活.两年后,大多数北京知青返城了,近平却 几乎和我们成了一家人.无论是老汉、后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儿去. 近平不但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而且性格很随和,说话既不偏激,也不保守,非常实在,所 以我们特别喜欢跟他拉话.特别是晚上,我们年轻人经常到他住的窑洞去串门.他给我们讲北京, 第2页共6页讲中国,讲世界,讲很多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的事,开阔了我们这些山里人的眼界.他喜欢看书, 而我们村里人大多不识字, 他就经常给我们讲书本上的知识, 让我们对读书识字产生了浓厚兴趣. 近平也不光是给我们讲,他也向我们打听农村的情况,农活怎么干,庄稼怎么种,村里各方 面情况他都问得很细,我们也都乐于给他讲. 在劳动方面,近平非常下力气.知青们刚开始干活不行,每天给他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