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7-12-20

5 5.6 输入/输出(I/O)模件 5.6.1 I/O 模件包括模拟量、开关量以及其它类型输入/输出模件(如热电偶、热电阻、转速、振动). 5.6.2 信号处理:I/O 模件应能完成数据扫描、整定、线性化、热电偶冷端补偿、质量判断、工程单位 转化等功能. 5.6.3 诊断功能:I/O 模件应具有电源状态、I/O 通道状态和其它诊断报警的 LED 指示;

热电偶、热电 阻回路具有断偶和开路检测功能. 5.6.4 隔离功能:信号与内部电路均应采取隔离措施,(如光电隔离或其它隔离.I/O 模件中开关量输 出信号应采用电隔离输出. 5.6.5 保护功能:I/O 模件中供电回路设置保护措施(例如熔断器)进行保护,且保护措施(例如熔断 器)更换无需拆拔其它组件. 5.6.6 抗冲击电压能力:I/O 模件冲击电压承受能力应满足在误加 250V 直流或交流电源时,应不损坏 电源和其它系统的要求. 5.6.7 I/O 模件应能够在线更换、带电插拔,同类模件在线更换后应能够自动恢复工作. 5.6.8 数据通信模件:用于调速控制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信号互通. 5.7 抗干扰要求 5.7.1 调速控制系统安装于控制室电子间或安装于工业现场环境的硬件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性能 等级的满足 GB/T

17626 相关标准要求,抗电干扰性能应满足 GB/T

18271 相关标准要求. 5.7.2 调速控制系统接地的原则是单点接地. 5.7.3 调速控制系统的安装应尽可能远离高压柜、大动力设备和高频设备. 5.7.4 调速控制系统的电源电缆、输入/输出电缆、动力电缆和接地线必须合理布线,以减少外部环境 信号对电缆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5.8 系统裕量 系统裕量为系统投入运行后,按最终容量计算的百分比值. a)最繁忙时,控制系统CPU的负荷率不大于60%,操作员站CPU负荷率不大于40%. b)内部存储器占有容量不大于80%,外部存储器占有容量不大于40%. c)每种I/O点裕量不少于10%,I/O模件槽裕量不少于10%. d)电源负荷裕量30%~40%. e)通信总线的负荷率以太网不大于20%. 5.9 系统实时性 5.9.1 操作画面对按键、键盘或鼠标操作指令的响应时间不大于 1s.发出的操作指令从发出到执行确 认的响应时间应小于 2s.画面显示数据刷新周期 1s. NB/T XXXXX―XXXX

6 5.9.2 控制系统的控制周期, 应满足螺杆膨胀机组的控制响应速度要求. 其中模拟量控制的处理周期应 不大于 250ms;

开关量控制的处理周期应不大于 100ms;

转速控制的处理周期应不大于 50ms;

超速限制 的控制周期应不大于 20ms;

保护信号不经运算硬接线直接输出. 5.10 系统迟缓率 5.10.1 调速控制系统的迟缓率应小于或等于 0.15%. 5.11 系统可用率 5.11.1 调速控制系统的可用率仅限于调速控制系统本身,不包括接入系统的变送器和执行机构等现场 设备. 5.11.2 调速控制系统投入正常使用后,即可进行可用率统计.计时开始时间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5.11.3 调速控制系统的可用率应达到 99.8%以上. 系统的可用率(A,单位%)计算方法:A=t1/ t2*100 t:连续考核统计时间 t0:非系统因素造成的空等时间(可与需方协商确定) t1:实际试验时间 t1=t-∑t0 t2:故障时间 t2=∑(Kt2i)t2i:任一装置故障停用时间 K:加权系数(参见DL/T659-2016 附录A)

6 调速控制系统应用功能 调速控制系统控制机组转速从静止开始上升以及机组带满负荷. 6.1 控制方式 6.1.1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为机组的高级控制方式,根据机组的运行参数按设定的启动曲线,自动完成 机组启动、升速、带负荷全过程.在自动控制方式下也可进行人为干预. 6.1.2 操作员自动控制: 6.1.2.1 操作员自动控制为机组的基本控制方式,是机组必备的控制方式.操作员根据机组状态设定 转速变化率和目标转速、负荷变化率和目标负荷,完成机组转速和负荷闭环控制. 6.1.2.2 操作员自动控制也可纳入自动控制模式,作为自动控制方式下的人为干预手段. 6.1.3 手动控制:阀位控制是机组的低层级控制方式,操作员手动操作,通过控制机组的调节阀开度, 实现负荷开环控制,又称阀位控制. 6.2 控制功能 6.2.1 转速控制:包括启动控制、升速控制和定速控制.转速应能在额定转速上、下3%范围以内进行 调整且满足自动同期装置的要求(驱动发电机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