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 2018-05-07 |
日子的新鲜美 妙,都汇在锅碗瓢盆壶盏杯 里,叮叮当当的出花样;
人情 的温馨滋润,都汇在爷娘姑婶 叔侄舅身边,问候走动里血脉 沿承.当年的那句老话成为现 实, 新开, 可爱的新城, 期待你的 阳光灿烂. 公社礼堂里在放电视, 大家快 去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我还在 海晏的小学里上学.那天下午放学 后, 住在街上的张同学在校门口扯 着嗓子喊, 话音里透着居民户特有 的傲气.什么电视?电视是什么? 同学们面面相觑, 问张同学, 他说了 半天, 也涨红着脸说不清楚, 只好用 手比画着说, 像方凳凳面那么大, 里 面有唱戏、 跳舞的, 还有电影看. 咦, 还有这个稀罕物?以前只在大 队部的场地上看过幕布电影, 从没 听说这个新玩意儿. 同学们前呼后拥, 赶到公社礼 堂里, 只见舞台前早已围满了人, 大 人伸着头, 小孩踮着脚.方桌上, 放 着一台凳面大的铁匣子, 里面正在 放 红灯记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电 视, 虽然是黑白画面, 时不时还冒出 许多麻花点, 但看着真过瘾. 多年后, 我毕业在县城参加了 工作, 一下由农村人变成城里人, 生 活环境大大改变.彼时的电视机在 小城里开始普及.南通生产的 三 元牌 彩电在当时很时髦, 也很紧 俏.在我单位的会议室里就有一 台, 电视机后面拖着一根长长的线, 连着外面竹竿上的天线.晚饭后, 大多数时间, 我和宿舍的几个小姐 妹, 都在电视机前度过.信号不好 时, 只要转转外面的竹竿, 调整好天 线的角度, 画面就会清晰起来.遇 到精彩的节目和电视剧, 我们常常 要看到屏幕上出现 再见 字样, 才 意犹未尽地离开.那时的电视, 频 道不多, 且到12点大多会停播, 不似 现在不间断地滚播.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国家改革 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 国外先进的 电子设备蜂拥而入.那个年代, 如 果谁家有一台日本原装或组装的索 尼、 松下、 夏普等品牌彩电, 在亲朋 好友和邻居同事间, 是一件很有面 子的事情.我记得, 1989年初, 我结 婚时, 爱人的姐夫想方设法, 从南京 前线无线电厂买来了一台由苏州组 装的日本索尼18寸彩电.别看这台 电视机尺寸小, 但画面质量确实比 当时的国产电视强上许多倍.关键 是有两根可伸缩的天线, 直接装在 电视上, 随时调整, 不需要再跑到屋 外去了.我到商场里, 专门选购了 一块紫红色的绒布, 缝制了一个电 视机的套子, 上面还绣上了几朵花 卉, 简洁又不失精致.不看电视的 时候就整天用这个套子罩着, 生怕 这个宝贝疙瘩落上灰尘.结婚后, 单位照顾我这个军属, 分给我一间 小平房.于是一到晚上, 同事和邻 居都喜欢聚到我宿舍里, 欣赏精彩 节目, 小屋里其乐融融. 后来, 这台彩电也伴随我们搬 进了四室一厅的新居.原先在小平 房里显得洋气的彩电, 现在放在新 房的角落里, 却那么的不起眼.在 此期间, 我国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 特别是民族品牌彩电异军突起, 发 展势头迅猛.质优价廉的国产彩电 迅速取代进口彩电, 大屏幕的国产 彩电成为千家万户的新宠.趁着家 电卖场推出的 以旧换新 促销活 动, 我和爱人也把见证我们爱情历 程的索尼彩电, 心有不舍地送进了 商场, 换购了一台
29 寸的创维背投 电视机.大彩电很笨重, 我们叫了 两个搬运工, 才从楼下搬进客厅. 大彩电的频道真多, 加上电视台又 开通了数字电视业务, 配上一个机 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