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Mckel0ve 2019-01-19

1 万余亩耕地的灌 溉需要. 有了水,老旱区的土地迸发活力.村民 吕明生家的

5 亩多田,如今全部种上水稻, 亩产由过去的四五百斤提高到

1000 斤. 我还利用稻田和山平塘,养了

20 多亩水 面的鱼,一年收入

3 万多元.以前缺水,哪 养得了鱼、种得了藕? 在里仁村,

200 多 户农户发展稻田养鱼,

3 名业主流转

200 亩 土地种植莲藕. 许多井研干部群众把引来的岷江水亲切 地称为 幸福水 . 县城居民张德前告诉记者, 过去自来水水质差, 他的亲朋好友中有数十 人搬离县城, 去附近的城市居住. 如今, 引 来的岷江水成为县城自来水水源, 水质、 环 境改善后, 许多人又搬回了. 滔滔岷江水穿越川西深山峡谷奔腾而 下, 至都江堰出山口进入成都平原. 古时, 岷江水经常成为成都平原的 水患 , 且成 都平原时常东旱西涝, 战国后期秦蜀郡守 李冰组织民众修建都江堰, 将岷江水流分 成两条, 外江排洪排沙, 内江引水灌田, 于是 水旱从人 , 孕育了 天府 . 巴蜀文化专家赵文侨表示, 治蜀先治 水 , 乘势利导, 因时制宜 遇湾截角, 逢 正抽心 深淘滩, 低作堰 , 都江堰充分尊 重自然、 利用自然, 其治水经验凝聚着中华 民族的伟大智慧. 千年古堰都江堰至今仍充满活力向前 发展, 滋润了越来越多的土地和人民, 成为 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 都江堰管理局副局长张开勇告诉记 者, 都江堰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完善、 发展 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 都江堰渠首工程 得到进一步完善, 灌区渠系不断扩建. 截至 目前, 都江堰灌区灌面已达

1076 万亩, 比1949 年增加了近

800 万亩;

都江堰灌区灌面 占全省有效灌面约三分之一. 新灌区不断增加的同时,部分老灌区 开始探索,由传统灌区向现代灌区转变. 老灌区崇州市观胜镇发展花卉苗木基地. 长寿苗圃的樱花、蓝花楹树丛中,矗立着 一排排喷灌设施,这家苗圃将过去的大水 漫灌改为喷灌,每亩每年节约灌溉用水约

120 立方米. 崇州市于

2014 年开始试点建设

10 万 亩现代灌区, 截至目前, 已改造渠系

400 多 公里, 建成

10 万亩标准化农田, 其中

2 万亩 农田建起了滴灌、 喷灌设施. 市水利局水利 科科长唐刚告诉记者, 在下一步试点建设 中, 将考虑融入 生态灌区 的理念, 如对渠系 美化绿化、 远程调节渠系水量、 实施精准灌 溉、 在灌区建设生态湿地等. 千年古堰灌区扩容 , 昔日旱村 水旱从人 新华社拉萨

7 月26 日电(记者陈尚 才)清晨, 送走了住店的客人, 麻麻门巴新 村的农家乐老板边巴占堆才顾得上喝口 茶. 此时, 勒布沟的薄雾正逐渐消散, 麻麻 门巴新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依稀可见. 勒布沟地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境内, 平均海拔

2400 米左右, 原始森林面积达

36 万亩, 景色宜人.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 金山银山 ?

2014 年, 勒布沟到县城的柏油路建成通 车. 同时, 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推动 下, 门巴族群众积极培育特色产业、 发展特 色旅游, 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以前村里耕地少,村民靠编竹筐等 为生,生活比较艰苦. 在边巴占堆看 来,乡里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 形容,他家经营的农家乐共

3 间客房,去 年收入近

5 万元. 在勒门巴民族乡, 一座规划有序、 民族 特色浓郁的新型小城镇点缀在青山绿水 间. 勒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