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子梦丶 2019-01-29

网址: 四川经济网 今日8版 总第9522期 总编辑 李银昭 值班总编助理 黎琦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欢迎搜索微信号 scjjrbsced 或扫描二维码关注四川经济日报官方微信. 多业共兴 翠屏弄潮 十强县 舞台 韦厚玲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侯云春 文/图 绿道在初冬薄雾霭霭的山林间蜿蜒, 道旁 的一座欧式建筑, 是四川成都彭州市宝山村村 民赵雷的家. 自从两年前将家中的

32 间客房 改为民宿, 我们的年收入增长了20余万元. 赵 雷说. 走进村中, 全村

608 户村民的家或是中式 别墅, 或是西派洋楼, 无不显示着这里村民的富 足. 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 宝山村从一把锄头干 起, 经过

40 余年的艰苦奋斗, 把 人穷心散 的 山村建设成了拥有固定资产106亿元的集团公 司、 村民人均收入超 6.6 万元的 西部山区第一 村 . 第一次 探宝 : 改荒山造田断穷根 宝山, 有宝才是宝山. 但在村民鲁先让的 回忆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宝山村却穷得家家 吃不饱、 户户穿不暖, 最穷的第一生产队人均 口粮只有71斤, 每年全村要靠国家供应返销粮 18万斤, 才能维持半饥半饱 . 而就在村民饿得肚子难受、 心里委屈时,

1966 年,

31 岁的贾正方因工伤致残提前退休, 回到了家乡宝山村. 由于左眼被炸伤又经历复发, 贾正方的左 眼视力仅剩 0.02, 但贾正方有着一颗带领村民 告别贫困的 明心 , 他把让最穷第一生产队吃 上饱饭当成了回乡后的第一件事. 回来时, 党组织送了我一把锄头, 我想这 不就是要让我挖断家乡的穷根嘛. 带头进沟开 荒、 改土造田, 贾正方和村民一起把遍地荨麻、 荆棘的荒坡改成了梯田. 一年下来, 第一生产队 粮食产量便从1万多斤变为6万多斤, 村民们不 仅吃上了饱饭, 还有了余粮.

1971 年, 贾正方当选为宝山村党支部副书 记. 大干十来年, 坡地全改完. 梯田两千亩, 粮 食二百万…… 上任后, 贾正方为村里拟下了解 决温饱的 90字方针 , 而这90个字在宝山村不 久便一一实现了. 到1978 年, 宝山村在大山中开出了

715 亩 高产梯田, 粮食总产量从

23 万斤增加到了

130 多万斤, 人均口粮超过

450 斤. 吃上饱饭的村 民, 还把粮食转卖给或借给周边缺粮的村. 祖祖辈辈挨饿的穷根, 终于在宝山村彻底 断掉了. 第二次 探宝 : 向群山大河要产业 解决了温饱, 却没有解决发展的问题. 背靠 龙门山的宝山村, 地处海拔1050米至4300米的 高山河谷, 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58亩, 全村90% 以上都是荒山野岭. 只靠农业, 恐怕永远也富 不起来.

1978 年, 贾正方决定 靠山吃山 , 发 展副业. 而在当时的宝山村, 九成多村民是没有技 术更没有资金的老实农民, 经过商议, 宝山村决 定: 走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并最终实现共同富 裕的道路. 路怎么走? 宝山村小伙子们首先走进了深 山. 烧石灰、 采硫磺、 挖煤矿……用一个冬天挣 下了

1600 元, 并用

1600 元起家, 在曾让贾正方 致残的马 岭开了铜矿. 铜矿

3 年盈利

50 多 万元, 让我坚信要致富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 贾正方说. 除了矿产丰富, 宝山村还有丰富的水能资 源.

1980 年, 宝山村投资的宝山水电站投产, 让 煤油灯退出了宝山村. 发电那天, 全村放鞭炮 欢庆, 家家户户晚上坐在一起看屋顶的电灯 泡. 鲁先让回忆道. 这座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