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2019-03-01

后来,简单的作坊也被当作「资本主义尾 巴」割掉.空有一身绝技的父亲只好挣工分过 活,乌铜走银技艺也因此搁置了近20年.自从 随父亲在昆明街头见过乌铜走银烟嘴,小小年纪 的袁昆林像是入了魔,缠着父亲要学这门技艺. 由於改革开放时局变化,乌铜走银工艺品已可 走向市场且价格高於银、铜、铝等金属制品,父 亲也欣然重操旧业,在制作产品中向袁昆林传授 手艺.然而,生活中从未受过父亲打骂的袁昆 林,却在学艺中时时受到父亲责骂,赌气之下随 村中别人家编织篾箩挣钱.「那时正是青春期, 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说起这段往事,袁昆林如 此解释.似乎对乌铜走 银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 热爱,编织篾箩仅3个月,袁昆林还是回到了 父亲身边,继续研习乌 铜走银手艺. 然而,此时的父亲已 对袁昆林失望,不愿意 再将这门家传手艺传给 他,袁昆林只有以更加 用心来打动父亲.之后,用心一直是袁昆林 钻研这门技艺的秘诀之 一.一头扎进作坊,常 常连饭都由妻子送来, 还四处考察民间工艺,带上作品走访把玩过乌铜 走银的老人,让他们一一指点得失;

多年的实践 让袁昆林感到,乌铜走银的工艺价值不仅在於冶 铜配方的掌握和胆胎原型的制作,还在於阴刻图 案是否美观,於是他又开始学习美术知识…… 走出桎梏 既传外也传女 乌铜走银行当有行规「传里不传外」、「传男 不传女」、「技艺不出滇」.如今,袁昆林把作 坊由偏远的天城门村搬迁到了晋宁县城,在街面 租房经营乌铜走银的同时,开办了传习馆招徒授 艺.其招收的4名弟子经3年学艺,如今已可单 独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有一名来自江苏 的女弟子.这不仅打破了「不传外、不传女」的 禁忌,还突破了「技艺不出滇」的行规. 说起这些,袁昆林很坦然:「乌铜走银手艺不 仅仅是袁家的,更是民族的,应该发扬光大.」 一番话由并不善言辞的袁昆林说出,让记者也有 些吃惊.不过,由其真诚的眼神不难看出,他是 认真的. 袁昆林认为,「乌铜走银曾经与景泰蓝比肩齐 名.景泰蓝早已名满天下,乌铜走银却仍藏於深 闺,老规矩的约束是原因之一.」 「於乌铜走 银而言,我只是一个过客.」袁昆林说,是时候 打破老规矩的束缚了.他还要把自己的手艺传给 两个女儿.17岁的大女儿明年就将高中毕业, 袁昆林希望她能上艺术院校深造,为传承乌铜走 银手艺打好美术、艺术方面的基础;

其大女儿的 画作有模有样,小女儿也渐渐爱上了这 一技艺,让袁昆林甚是欣慰. 美在工艺繁复 一件上好的乌铜走银作品,从开始制作 到最后成品,要经过选料、打磨、焊线等 20余道工序,缺一不可,其工艺之繁复、 耗时之长,非常人可以想像.然而,仅仅 从袁昆林为记者展示的几道工序不难看 出,最能体现乌铜走银的工艺价值的,恰 恰是繁复的工序和较长的制作时间. 在「世翠金辉」工作室,袁昆林向记者 展示了4道工序.一是锻片,事先冶炼而 成的乌铜合金,经铁锤敲打、碾压等工 序,锻出所需长、宽、厚度均匀的乌铜 片.二是錾花,在乌铜片上錾刻出各种各 样的图案纹饰或书法文字,其錾刻的深浅 度则完全由制作者凭经验掌握,在薄薄的 乌铜片上雕刻花纹图案,稍不留意就会将 乌铜片刻穿,而用力力度还影响后续的打磨工 序.其三为走银,将银屑填充到图案凹处,形成 走银效果;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