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 2019-05-06 |
20 世纪中国科学家群体的这个特点 更加鲜明.在特定的年代下, 他们追求科技进步 的梦想紧密地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联系在一 起, 从一定意义上说, 他们的 '
科技梦'
其实就是 民族复兴的 '
中国梦'
. 对此, 张藜也非常认同, 她说, 老科学家们用 言语刻画他们对未来中国的期望,刻画未来中 国学界的面貌以及未来中国的形象. 伍连德的 梦想就是对他所处时代的反映,当时中国的科 学, 中国的医疗、 医学等等各方面还是处在一个 很薄弱的阶段. 这群人真可爱! 一旁的一个小姑娘嘀咕 道. 文化资讯 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的幕后故事 姻本报见习记者 王珊 这是采访老科学家的音频资料, 大家可以 听一下. 周日的国家博物馆展厅, 张藜在忙着 给观众作讲解. 我预计展览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但的确没 有想到会这么好. 稍微松闲了一口气的张藜告 诉记者,本应
2014 年1月1日结束的展览, 由 于观众反响强烈,展出时间将延期到
1 月15 日. 张藜一直从事中国现代科学史的研究.工 作中,老一辈科学家对科研工作的执着和严谨 让她非常感动和印象深刻. 而另一个事实是,普通人与老科学家的接 触机会非常少. 就像是划定了一座围城, 圈子里 的人埋头苦干, 圈子外的人站在城外, 对现代科 学的发展一无所知. 我想把老一辈科学家为人、 为学的精神, 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宣 传,向更多的公 众传播,让普通公众了解老科学家的精神 世界. 办展览的想法一直在张藜的脑海里绕来 绕去. 我们原本打算所有的资料都使用采集工 程的成果, 介绍上世纪
20 年代出生的科学家人 生的成长过程,以此反映百年科学发展的演 变. 罗兴波说, 当展览要把科学家放进现代科 学发展的百年时,整个展览的定位和思路都发 生了变化, 工作量变得巨大无比. 历史的跨度延长了,从只讲述一代人的学 术成长史,变成了要讲述百年来几代科学家的 奋斗史, 而早期的第一代、 第二代科学家的内容 采集并未涉, 怎么办? 这时候已经是
2013 年8月份, 离展览的举 办仅剩
4 个月的时间.团队的四五个人开始了 辛苦的资料搜集工作.
第一章现代科学扎根中 国的内容终于如期出现在公众面前. 展出的大主题和框架敲定以后,内容的选 择和填充成为下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哪 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突出,对于张藜他们来 说, 这是一个相当耗费脑细胞的过程. 有段时间, 我们从
8 点开始工作, 凌晨两 三点才能下班. 张佳静说, 直到开展之前, 展出 的东西还在调整,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慢慢磨合 协调的过程. 记者了解到, 展出方式原本还有一个设想, 就是布置一个科学家的实验室, 作为观众, 你可 以参与进来,从视频中看科学家的音容笑貌以 及实验的过程,或者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