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2019-07-01

4 仪器 测量仪器为CPC,测量颗粒总数量浓度(P/cm

3 ).最低配置要求:粒径检测范围20 nm~3000nm, 数量浓度检测范围1 P/cm

3 ~100000 P/cm

3 ,气溶胶进口流量0.1L/min~5L/min.冷凝物为分析纯级别以 上的异丙醇、正丁醇等醇类或者纯净水.CPC操作环境温度0℃~40℃,对环境湿度要求不高.

5 方法 5.1 测量仪器的准备 5.1.1 测量仪器选择:评估个体暴露优先选择个体 CPC,评估工作场所暴露可选择便携式 CPC. 5.1.2 每次使用前,清理 CPC 气溶胶进气口过滤装置,防止大颗粒或纤维的污染. 5.1.3 每次使用前,采用流量计对 CPC 气溶胶进气口流量进行校正,误差在 5%以内. 5.1.4 每次使用前,在工作场所外等较清洁环境使用自带的调零滤膜装置对 CPC 进行调零. 5.1.5 每次使用前,更换冷凝物灯芯.每持续测量 4h,应更换一次冷凝物灯芯. 5.1.6 设置测量模式.采用记录模式设定持续测量时间和数据记录间隔时间(例如,1min 自动记录一 次数值),测量工作完成后数据可直接打印或下载至电脑进行进一步分析.数据显示模式(直读)可用 于现场调查中的浓度筛检,帮助识别颗粒产生源和混杂颗粒排放源. 5.2 颗粒产生源识别 采用信息收集、现场调查或浓度筛检等方法来识别颗粒产生源,具体方法见附录A. 5.3 颗粒属性分析 联合应用现场调查法和电镜扫描法来确定待测颗粒名称和属性,具体方法见附录B. 5.4 背景颗粒总数量浓度测量 5.4.1 测量地点 GBZ/T 192.6―2018

3 5.4.1.1 工作场所内背景颗粒:测量地点选择在颗粒排放源相同工作场所内远离作业区并且人员活动 较少的区域. 需预测背景浓度, 排除待测区域中混杂颗粒排放源的影响. 如果无法排除混杂颗粒的影响, 或者作业活动 24h 无间断,则选择工作场所外大气背景颗粒. 5.4.1.2 工作场所外大气背景颗粒:如果工作场所采取机械通风,条件允许情况下,测量地点可设在 进风口 1m 处;

如果作业场所采取自然通风,测量地点选择工作场所上风向窗口外 1m 处. 5.4.2 测量时间 同一天测量工作场所外大气背景颗粒和工作场所内背景颗粒,宜连续测量半个小时以上,至少30 个以上自动记录数据.测量工作场所内背景颗粒时,应在作业活动之前测量. 5.5 作业活动颗粒总数量浓度测量 5.5.1 测量地点的选择原则 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对象的选择按照GBZ 159执行.定点采样使用便携式CPC,采样器固定放置于工 人工作的地点,采样头应放置于在采样对象呼吸带高度.个体采样使用个体CPC,采样头佩带在采样对 象的胸前,使其进气口处于呼吸带. 5.5.2 测量时间 测量活动应基于作业时间和作业活动的变化. 测量时间至少覆盖一个完整的作业活动, 以长时间测 量为主(不少于1h),至少60个自动记录数据以上.如果作业活动时间小于15min,则采取短时间测量, 不少于15min,至少15个自动记录数据以上. 5.5.3 颗粒总数量浓度计算和分析 如果颗粒总数量浓度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或浓度平稳, 计算颗粒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如果数据为偏态 分布或波动较大,计算中位数或计算几何均数.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颗粒总数量浓度: a) 在没有相应职业接触限值可比较的情况下,计算 CR,CR 大于 1,提示有颗粒释放;

b) 与背景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提示有颗粒释放;

c) 制作基于作业活动的时间数量浓度变化图, 分析颗粒总数量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动态观察 作业活动与颗粒总数量浓度关系;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