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9-07-01

七、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刘元安 排名:第一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主要负责多频稀疏分布的微波电路理论及实现机理方面的研究, 对三个科学 发现点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构建了频率依赖性复数阻抗双频匹配电路模型,建 立双频复数阻抗匹配的广义解析基础理论方法,揭示融合双频匹配、窄带滤波和 直流隔离的阻抗匹配机理;

构建提出多频稀疏分布微波电路架构,突破功率放大 器性能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是代表性论文[1], [5],[6],和[7]的合作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5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姓名:吴永乐 排名:第二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完成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负责多频稀疏分布的微波电路理论及实现机理方面的各项研究工作, 主要对 科学发现点

1 和2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在科学发现点

3 的电路构建方面做出了部 分贡献. 率先建立双频复数阻抗匹配的广义解析基础理论体系,提出新型广义双 频匹配电路系列的小型化方法;

实现多款多功能融合滤波器,提出双频不等功分 比的三端口功分器,扩展不等分 Gysel 功分器的端接阻抗范围,构建多路双频不 等分平面功分器件等无源器件;

研制了新型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等有源器件.是代 表性论文[1], [5],[6],和[7]的第一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陈文华 排名:第三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 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主要负责共时多频稀疏分布内在互作用机理、 能量多路协同和高效能系统验 证方面的研究,主要对科学发现点

3 做出了贡献.发现了和差交调分量形成的内 在机理及其降效效应, 揭示了功率系统输出能量大范围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最 优输运规律,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第一个双频 Doherty 功放原型,研制的并 发双频功放率达到同期已见公开报道的国际最高值.是代表性论文[8]的第一作 者.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孙胜 排名:第四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单位:香港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主要负责多频稀疏分布的微波电路理论及实现机理方面的研究, 对科学发现 点2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在功能融合微波无源器件方面,构建双频带的紧凑型带 通滤波器电路, 提出小型化双频带功能融合带通滤波器的基础设计理论与创新思 路;

实现多功能融合功分器, 揭示了融合多频调控和谐波抑制的多模态匹配新机 理,提出多模多频分布的三端口滤波功分器.是代表性论文[3]的唯一作者和代 表性论文[4]的通信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姓名:冯正和 排名:第五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清华大学 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主要负责多频多通道复杂微波电路调控方法方面的研究,对科学发现点

2 做出了贡献. 提出了小型化电磁带隙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 利用电磁带隙结构降低通道间互耦的微波电路设计技术,实现了小型化、高隔离 多通道射频电路.是代表性论文[2]的合作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八、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第一完成人刘元安与第二完成人吴永乐的合作关系说明: 刘元安教授与吴永乐博士是代表作论文[1], [5],[6],和[7]的合作作者. ? 第一完成人刘元安与第三完成人陈文华、 第五完成人冯正和的合作关系说明: 陈文华博士、 冯正和教授和刘元安教授分别是如下论文的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