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ong447385 | 2019-07-01 |
1 号桥为 中心, 在东西
600 米的范围内, 已经发现存在有
5 座大型渭河桥梁, 如此高密度的古代大型桥梁还 是考古学上的第一次集中发现. 根据碳十四测定 法的分析结果,这些古桥的年代分别为秦代、 汉 代和唐代. 如此密集的桥梁分布也说明, 在古代, 该地区的交通量非常大,而且渭河水量稳定、 河 道固定, 与现在古桥遗址附近的环境大相径庭. 渭河古桥上的故事 曾经的交通要道 烟花爆竹在我国源远流 长,至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 史.最初, 燃放鞭炮是为了驱 鬼避邪.后来, 燃放烟花爆竹 渐渐地演变成了一种特色民 俗: 逢年过 节、 婚丧 嫁娶、 学 进升迁、大厦落成、生意开 张、 庆典活动等都要放爆竹、 燃焰火.在1400 多年的发展 中,燃放烟花爆竹已不仅仅 是一种风俗,更成为一种情 结, 一种传统文化. 烟花爆竹究竟是在什么 时候被发明的?至今仍然是 个未解之谜.民国时期出版 的 《中国实业年志》 有个说 法: 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 唐代, 发达于宋末, 而发源于 浏阳也. 据此, 在盛产烟花 鞭炮的浏阳,那里的人们普 遍认为,他们的同乡李畋最 早发明了爆竹. 李畋,唐初浏阳大瑶人, 被后人尊称为 花炮始祖 . 相传药王孙思邈曾经在 浏阳隐居,李畋能够发明爆 竹正是拜他所赐. 据说孙思邈曾给他一包 火药, 并告诉他, 把火药装在一节一节的 小竹筒里, 点燃后即可爆裂, 发出巨响. 李 畋回家后, 按照孙思邈的方法实验果真如 是. 可是, 李畋发现, 竹筒制作的爆竹虽 然响亮, 但危险性大, 容易伤人. 李畋希望 加以改进, 他苦思冥想, 通过不断地实验, 终于成功地采用纸筒来包裹火药―― ―两 头用泥巴封好, 一头插上点火线. 这样, 真 正实用的爆竹就诞生了. 随后的烟花爆竹经历了灿烂的历史, 比如唐代有 起花火箭 火树银花 , 宋代 有 火药什戏 , 明朝有 木架烟花 .明朝 时期, 烟花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明代 的小说中描绘了一二丈高的 木架烟花 , 内部用药线连接,可连续燃放几个小时, 能出现各色灯火、 流星、 炮仗等效果. 可以 说, 那时候的烟花已经发展为一种独立的 特种工艺行业了.也就在那时, 烟花随中 国发明的黑火药一道从丝绸之路进入伊 斯兰国家, 之后又进入欧亚大陆. 不过, 限于当时的物质文明和人们认 识自然的程度, 烟花在那时只不过是烟火 匠人谋生的民间流传的技艺, 谈不上是科 学.尽管如此, 烟火匠人还是积累了丰富 的技巧, 为今天的烟花科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化学工 业的出现, 用于烟花制造的化学物质日益 增多, 如18 世纪末出现的高氯酸钾、
19 世 纪的镁粉和铝粉以及各种化合物. 面对众 多材料,如何筛选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配 方, 显然沿袭古人做法无法实现. 因此, 烟 花的制作和生产,从药剂研究到产品更 新, 从技术升级到安全工艺, 都逐渐走向 现代科技. 如今在中国, 烟花加工工艺多数厂家 已经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用引线机生 产引线、 用压铸加工礼花弹壳体、 用卷筒 机制作纸管早已普及, 此外烟花企业多数 都采用球磨机隔离操作混制烟花药剂. 花炮生产、 燃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 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除了强调质量与安 全管理, 强化安全意识、 重视人的因素之 外, 从科技革新角度, 安全环保的问题也 一直是重中之重. 譬如常用在婚礼现场的 冷焰火烟花,就是利用环保材料制成, 可 以在室内安全燃放.另外, 从燃放安全的 角度, 电子点火 技术的运用, 也让花炮 向安全又走近了一步. 烟花药剂研究逐步趋于科学化, 烟花 安全与质量管理意识在加强, 环保烟花开 发研究已在逐步展开,无烟烟花已出现, 这些都表明了烟花产品更新及技术创新 在稳步发展.然而, 国内烟花科技创新档 次和水平仍不算很高, 在安全、 环保、 科技 含量、 花色品种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对比 而言, 国外烟花技术重理论、 重基础、 重安 全、重环保、重创新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赵鲁整理) 科学史话 看图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