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里红妆 2019-07-02
第1页共3页学习时报/2017 年/2 月/20 日/第003 版 采访实录 近平当村支书就是因为大家都拥护他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采访组

本报记者 邱然 黄珊 陈思 等 采访对象:杨世忠,1951 年4月出生.

1969 年12 月入党,1971 年4月至

1978 年10 月在延 川县文安驿公社工作,任武装专干、党委委员、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来,历任延川县团委书记、 政法委书记、法院院长;

延长县法院院长、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处级调研员.2011 年4月退休. 采访日期:2016 年12 月29 日 采访地点:陕西省延安市杨世忠办公室 采访组:您好!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您在文安驿公社和他有过很多接触,并结下了深厚 的友谊.请您介绍一下,您最初认识习近平的情况. 杨世忠:我是延川县贾家坪人,现在叫贾家坪镇,以前叫贾家坪人民公社.1971 年4月,我 调到文安驿公社任党委委员、武装专干.当时,公社的书记、主任是五个人,我是党委委员,排 在他们后面,是 六把手 ,也算是个小小的公社领导.刘明升同志时任公社团干,在梁家河大 队蹲点,我是通过他的介绍认识的近平. 我调到文安驿工作的时候,大部分的知青都已经出去工作了.我的印象中,当时梁家河的知 青差不多就只剩下近平和雷平生了.我对近平最初的印象,就是感觉到这个十七八岁的后生显得 很成熟、稳重,言谈举止、做事为人就像个大人一样,根本不像同龄的有些娃娃那么浮躁、不懂 事.所以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很好. 我比近平大两岁,作为同龄人,我们一见面就很有亲切感,平时也能聊到一块,也有共同语 言.那时,我们年轻干部下乡,工作任务完成后,就想找他们知青一起聊天,不然的话队干部要 么就把我们安排到村里的单身老汉家里住,要么就是去队上饲养员住的地方去睡.所以每次我到 梁家河大队下乡,都要和近平、雷平生聊天.那个时候他们在村里很孤单,也常来公社谈工作、 拉闲话,遇到饭时一起吃个便饭.我们公社干部每月三十斤粮、四两油,每天两顿饭,早上玉米 团子炒洋芋丝,下午一般情况吃一顿白面,只要他们一到公社,明升和我谁看见就先给他们报一 份面,大家一起边吃饭,边聊天,这样一来一往,慢慢从相互不认识到认识,从不熟悉到成为朋 友,一起相处了五年.对他那时在梁家河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也是比较了解的.概况起来就是:一 是刻苦学习,二是踏实劳动,三是要求进步,四是心系百姓. 采访组:请您具体谈一谈习近平学习的情况. 杨世忠:近平一方面是受革命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自己有学习兴趣和上进心,所以他特别 热衷于读书和学习.我第一次到梁家河下乡时,近平已经住到国家拨专款修的知青窑洞里了.我 发现他的书非常多,桌子上、土炕上摆得到处都是,跟他聊起来,觉得近平还就是有学问,知识 面广,对我启发很大. 近平有很多书.据村里人说,他从北京来的时候,就带来沉甸甸的两大箱子书.另外,其他 知青去取家里寄来的包裹,里面一般装的是衣服、糖之类的东西,但是近平收到的包裹,除了一 些衣服就是书. 书的种类很多,内容也很丰富,有政治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还有哲学、中外的文学作品、 大部头的古典名著,各种书都有.还有一些工具书.有一次我去他那儿,翻他的汉语辞典,那本 第2页共3页辞典很厚,是绿皮的.我说: 哎,这本书好,很实用啊! 近平说: 你觉得好,就拿去用. 就 这样,近平送给我一本汉语辞典.这本辞典我一直用了很多年,可惜的是,后来延川搬家的时候 弄丢了. 当时近平能保持这种学习状态,很不容易.每天要参加劳动,后来当了村支书就更忙了,但 他劳动再苦再累,每天也要抽时间看书,上山劳动的时候也总是带着书,利用生产劳动的间隙时 间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