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Mckel0ve | 2019-09-08 |
邮箱:shhgcsxh@163.
com 在 上海文化 品牌的三大资源中, 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过去讲得多一点, 江南文化讲得相对少一点.我个人认为,江南文化为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的 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化基因,海派文化 和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江南文化的接续与延伸.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江南文化我们应该深入了解. 江南这个词有一个从大到小逐步明确的过程,大致到汉唐时期才有一个 相对明确的概念,即长江以南包括长江 中游一直到长江下游的大东南地区被称为江南 .与之相伴,还 出现了另外一些名称,比较常用的是 江左 或 江东 . 长江流经安徽、 江苏后呈南北走 向,东部包括江苏南部及安徽靠东的地 方,即所谓的 江左 ;
长江以西的江西、 湖南等,则被称为 江右 . 江南这个名词后来进一步缩小,逐渐从一个方位性名词变成一个区域性名词.明朝郑晓撰写的 《今言》提 到 ,当 时各个区域向都城顺天府 (今北京)运送漕粮,江南这个区域底下跟着五个府,即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和湖州.环太湖流域的这五个府也就是现在讲的江南核心区域. 伴随经济史研究的发展,又逐渐出 现 八府说 甚至 十府说 等.大家比较 接受的是南京、杭州、镇江,加上环太湖 流域的五个府这一说法.今天讲的江南 区域,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但 这里又涉及另外几个问题:安徽南部等地算不算 江南?宁波、绍兴算不算?一江之隔的江 北扬州算不算? 所以,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 可以把原先的江南更扩大一点,可以提 出 文 化江南 的 概念.我 个人比较倾向于从社 会史、文 化史的角度来研究,把绍兴、宁波、南通、扬州、徽 州都纳入进来. 传统文化何以在江南存续与发扬 ―― ―陈江教授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演讲 陈江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 系教授、古钱币博物馆馆长,上海 民俗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思想者小传 三个江南 分别与 三个长三角 大致吻合 文化中心两次南移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命运 江南人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使命感 江南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弹 性 ,包 括 核 心 江南 、 经济江南 和 文化江南 的不同层面. 今天,我们把这三个概念放到长三角一体化过 程中,它们基本上是可以对应的. 其一, 核心江南 包括环太湖流域的五个 府. 上海自古以来就居于江南区域的核 心地位,所以今天才能更好地服务长三角、辐射长 三角. 其二, 上世纪
90 年代提出长三角一体化 建设的时候,杭州、南京、上海就是区域性重要 支点.后来,这个长三角的概念不断扩大,衍生 出 三个长三角 ,即小长三角、中长三角和大 长三角.其中, 核心江南 与小长三角大致吻合, 经济江南 与中长三角大致相当. 其三,2016 年公布的长三角战略概念中提出26 个城市,这 个范围就比较大了.虽 然区域整合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但 我们如果把它和 文 化江南 的 概念相匹配的话,就 顺理成章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江南既有原先的地理沿革 意义上的含义,也可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一定的 设定和解释.这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发 展、演进逻辑和特征,也就是多样化. 举例来说,我们原先的一个主流观点是 黄河摇篮说 , 即中国文化源头是从黄河流域来的.因为近百年来,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大量古文 化的遗址,夏 、商 、周 这些早期的王朝也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所以说,中原文化是中 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对此,我们到今天也是认 可的. 但是,近三四十年来的学术研究发现,情况 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在中原以外,其他地区的 文化发展程度并不逊色.于是,考古学者和文化 学者提出了 满天星斗说 . 譬如, 红山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非常高的,距 今大约
6000 年,其地理位置大约是现在的辽宁、 内蒙古靠北的地方.在江南这一带,夏、商、周之 前也有非常先进的部落文明,浙江余姚河姆渡出 土文物的文明水平就非常高. 经过文化整合,中原文化逐渐向其他区域文 化渗透和拓展,中原文化和各个区域文化互相交 融,进而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 中,各个区域文化本身的特色开始减弱,主要保 留在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之中. 就吴越文化而言,早期主要受吴、越两个地 区的影响;
后来,越国把吴国灭了、楚国又灭了越 国,吴越文化开始受到楚文化的影响;
最后,秦始 皇统一全国,中原文化推行开来. 说到世界上的古文化,常常会提到四大文 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如果 加上今天的考古发现,加上希腊早期克里特岛 文明的话,就是五大文明古国.但是,到今天为 止我们只能称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克 里特岛,却没有称古中国的.这是因为中国文 化一脉相承,始终没有中断. 为什么中国文化没有中 断?可能有人会说, 因为中国文化灿烂辉煌并形成一个 庞大的体系. 但另外几个古文化的发展程度 也非常高,而且客观来讲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的 历史最晚.为什么中国文化可以延续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非常优越.中国不仅地域辽阔,而且四周有非常好的 屏障.东南是大海,北边是西伯利亚,西边是戈 壁,西南边是喜马拉雅山脉,避免了大规模的 外敌入侵.古埃及的灭亡就是因为地处非常开 阔的平地,难以抵挡外敌入侵,两河流域的情况 也是这样. 同时,中国内部幅员广阔,有回旋周转的余 地.特别是,有一条在古代被视为天堑的长江,这 为中国文化的腾挪和转移提供了非常好的空间, 也是中国文化得以一脉相承的重要因素.回顾历 史, 中国文化也曾发生过多次被中断的危机,但 都通过文化中心的转移和长江的防御而存续下 来.这种腾挪和转移,对江南文化的发展也提供 了很好的契机. 例如,西晋统一没多久,五个少数民族入居 中原,造成北方地区战火连绵.司马氏渡江南下, 在现在的南京建立都城建邺,吸引了大量北方的 贵族、文人和农民.历史地理专家谭其骧计算过, 这段时期北方人口中有八分之一迁至南方. 这就带来两个重要的影响:一是人口劳动力 的增加;
二是文化贵族、世家大族以及具有先进 生产经验劳动者的涌入,对南方文化、经济、社会 的发展形成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中国文化中心 第一次南移时的情况. 公元
383 年发生了淝水之战, 最后东晋取得 胜利.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 战役.如果当时这场战争是东晋失败而告终,中国 历史可能就要重写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得中国 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主干在南方得以保留下来. 魏晋南北朝被称为中国文化自觉的时代.中 国的文学、哲学、艺术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正式独 立并开始发展起来的.这种文化自觉不只是北方 文化的功劳,而是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交融之后 共同造就的. 原本被称为 吴越之风 的区域文化汲取中 原礼乐文化之后,在保留当地文化特色的同时又 凸显文质彬彬、精致典雅的取向;
中原文化则被 杏花春雨、 烟水迷蒙的江南意境所浸染和滋养, 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阳刚之气中平添 了几分温润之美.后人常用 杏花春雨江南 来形 容江南的柔美,与之对照又以 骏马秋风蓟北 来 描述北方的阳刚之美. 到唐宋时代,江南的文化不再被人鄙视为落 后,而开始冠之以 江左风流 .这个名称的出现, 代表真正的江南文化已经成形. 到了宋辽金时 代,赵宋王朝再次南渡,逃到现在的杭州.经过第 二次的文化转移,包括经济重心的转移,江南文 化已不同于一般的区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展成熟. 明清之际,有三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分别 是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曾感慨: 吴、 楚、闽、越,汉以前夷也,而今为文教之薮. 黄宗 羲则说: 秦汉之时,关中风气会聚,田野开辟,人 物殷盛;
吴、楚方脱蛮夷之号,风气朴略,故金陵 不能与之争胜.今关中人物不及吴、会(吴郡、会 稽郡,指江南一带)久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