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yy888555 2019-07-03

经由英国人的掩护,1862年来到香港,一直流放达二十三年之 久,成为最早在这个英国殖民地长期居留的南来文化人. 我们知道,王韬早在1849年便为了谋生而到上海墨海书馆从事翻译,成为 当时极少数与洋人工作和交往的中国传统文人――美国学者柯文 (Paul A. Cohen) 笔下的 「条约口岸知识份子」 (treaty port intellectual) 3,有?在这 「十里洋场」 生 活达十三年之久的经验,南来香港这处当时已给英人统治超过二十年的地方生 活,本来应该是不会太难接受和适应的.此外,王韬初到香港也算不上举目无 亲,先有福音会的照顾,然后又得到理雅各 (James Legge) 的聘请,协助从事翻 译 《中国经典》 的工作,生活得到解决,很快便可以把妻儿接来团聚. 然而,王韬并不喜欢香港.在他笔下,香港只不过是一处 「蕞尔绝岛」 、 「荒域」

4、 「蛮荒」 5.他在刚抵香港后写给妻兄杨醒逋的一封信中,讲述了香港给 他的第一个印象6: 十月八日乃抵粤港,风土瘠恶,人民椎鲁,语音侏 ,不能悉辨,自怜问 讯无从,几致进退失. 他更对香港的食物大表不满7: 所供饮食,尤难下箸,饭皆成颗,坚粒哽喉,鱼尚留鳞,锐芒螫舌,肉初 沸以出汤,腥闻扑鼻,蔬旋漉而入馔,生色刺眸,既臭味之差池,亦酸咸 之异嗜. 还有难受的天气、恶劣的居住环境、四出为患的蛇虫鼠蚁8: 气候不常迥非中土侔,视天常低视日近若炙,冬或著盛夏或披裘,鱼龙怒 腾欲雨气腥臊,一黑千里飓起摇陵邱,飞虫细蚋经冬犹不死,炎飙毒雾白昼 鸣V??瘦妻娇女啼哭思旧土,一家四人卧?无一瘳,半椽矮屋月费钱半 万,风逼炊烟入户难开眸,木中虮虱k人若锥利,爬搔肌肤往往至血流. 总之,一句话足以概括一切: 「炎方景物种种伤吾意」 9. 王韬早在1849年便为 了谋生而到上海墨海 书馆从事翻译,成为 当时极少数与洋人工 作和交往的中国传统 文人.有?在这 「十里 洋场」 生活十三年的 经验;

他1862年南来 香港这处当时已给英 人统治超过二十年的 地方生活,本应不会 太难接受和适应,但 王韬并不喜欢香港. 香港给他的第一个印 象是 「风土瘠恶,人 民椎鲁,语音侏 , 不能悉辨.」 南来文化人:

71 「王韬模式」 至於人方面,更是乏善可陈.在几封给友人的信'

,他把香港人批评得体 无完肤: 至香港一隅,蕞尔绝岛,其俗素以操赢居奇为尚,而自放於礼法,锥 刀之徒,逐利而至,岂有雅流在其间哉!地不足游,人不足语,校书之 外,闭门日多bk. 窜!粤港,万非得已.其俗侏 ,其人D杂,异方风土,o益悲耳. 耆好异情,暄凉异候,一身作客,四顾皆海,诚足以凄怆伤心者矣.?? 此间山赭石顽,地狭民鄙,烈日炎风,时多近夏,怒涛暴雨,发则成秋.危乱 忧愁之中,岑寂穷荒之境,无书可读,无人与言,旷难为怀,逝将安适bl. 在一段很长的时间'

,王韬对香港绝无好感. 王韬对香港的不满,除了因为被迫放逐外,最主要原因还是出於那种 「非我 族类,其心必异」 的传统华夷观.我们在上面说过,早在王韬来香港以前,已在 「十里洋场」 的上海住了十三年,且一直跟洋人一起生活和工作.今天看来,王 韬是其中一位最早接触到外国文化的知识份子,且是直接参与了中西文化交流 的人,原是难能可贵的.可是,王韬的看法并不是这样.对於在上海当外国人 助手, 「卖身事夷」 ,他其实是深恶痛绝的,特别当他受到周围很大压力时bm.在 一封写给舅父朱雪泉的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