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9-07-04
《坤舆格致》惊现于世: 阿格里科拉《De re metallica》(《矿冶全书》)1640 年中译本 文:傅汉斯 (Hans Ulrich Vogel) 译:曹晋 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 研究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是如此的令人着迷而又惊喜不断.

例如,竹书、帛书的陆 续考古发现及其中的先秦史料,不但修订了我们对 公认文本 比如《老子》(《道德经》) 旧有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知的珍贵史实,比如法律与诉讼在先秦时期的运作. 然而,研究帝制时期的中国,我们同样享有新发现带来的惊喜,尤其是有许多史料尚未被当代 研究者所认识和利用.一个轰动的例子是,一本被认为已经失传超过三百五十多年的手稿在最 近被重新发现,这就是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1494-1555)创作于

1556 年的《De re metallica》(《矿冶全书》)的中译本《坤舆格致》.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由时任光禄寺卿、主 持历局的李天经(1579-1659)倡议、德国科隆 籍的耶稣会士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见图 1)以及光禄寺录事、 历局见习官杨之华和黄宏宪共同完成. 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传入中国并被 译为中文,不但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 件,也对德国历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阿格里 科拉是来自开姆尼茨(Chemnitz)的医生,德 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化巨匠之一.他是 一位多产的作家,特别是对教育学、医学、计 量学、哲学和历史有着广泛的兴趣,但又不囿 于此.他被誉为采矿、地质和矿物学三个新兴 学科之父.这位全才学者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 力的著作之一就是《矿冶全书》――当时第一 部真正系统介绍欧洲中部采矿和冶炼技术的专 著.该书以拉丁文写成,后被译为多种语言, 二百多年之后仍为人称道.此书造成深远影响 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在于书中的大量精美插 图,涵盖了各种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形态、勘探、 矿井和矿洞构造、采矿、井下测量技术、通风、 排水、选矿、矿物测定、熔化和冶炼,乃至矿 场的法律问题及矿业管理问题等方方面面. 长期匿迹的《矿冶全书》中译本《坤舆格 致》一经重新发现,笔者立即在图宾根大学汉 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组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组.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充分发掘和彰显《矿冶全 书》传入中国和译为中文的历史.我们的工作不仅是将此中译本翻译为英文和德文,并且要进 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背景情况.此外,将另一部稍 早完成的、关于西方水利知识的译著也纳入研究范围,以利于进行对全球化初期这一时段的比 较历史研究.因此,我们将这一富于创新的课题命名为 翻译会通西方科学、技术与医学至晚 图1:汤若望(1592-1666)清朝官服像,1665 年 来源:天主教科隆总教区档案馆,见http://www.rheinische- geschichte.lvr.de/persoenlichkeiten/S/Seiten/JohannAda mSchallvonBell.aspx (访问于

2015 年9月2日) 明中国:《坤舆格致》(1640)与《泰西水法》(1612) ,将充分利用已有的明末清初耶稣 会士传播西学的前人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的研究.与此同时,这一微观历史中的个案研究 将与学术界热议不断的 在全球化早期欧洲和中国之间出现了大分流抑或小分流 之争结合起 来. 传入中国与译为中文 阿格里科拉所著的

1556 年拉丁文版 《矿冶全书》可能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初 期由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 1577-1628,见图 2)携带至中国.金尼阁 于1614 年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