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 2019-07-04 |
11 主编: 王B 编辑: 却咏梅 实习生: 马子越 设计: 聂磊 校对: 张静
电话:010-82296621
邮箱:queym@163.
com ・ 殷健灵的新作 《访问童年》(长 江文艺出版社) 是一个非常独特的 文本.读
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没什么 特别的感觉,读到
第三篇的时候, 我就有很强烈的冲动,想把孩子拉 过来跟我一起读.在我看来,这部 作品适合各种年龄段读,对于孩子 们来说尤其珍贵,可以成为陪伴他 们人生成长各个阶段的 人生之书 生命之书 . 首先,这本书给出了读者如何面 对痛苦、孤独,从而破解痛苦、走出 孤独的路径和可能性.书中描绘的光 明的童年比较少,大多都是或痛苦或 阴暗的童年.在每一个童年的生命 中,那一点点小小的痛苦,在当时的 孩子看来或许都是天大的痛苦.这本 书的第一层意义也就在于此,可以让 现在的孩子们从中看到世间有各种各 样的痛苦存在.不仅如此,还有另外 一个关键词――孤独贯穿全书.每一 个生命必定是孤独的,那么,是沉浸 在孤独里面,还是打开一个走出孤独 的可能性的方向?我觉得更重要的价 值在后者.书中,作者殷健灵通过她 的访问,尤其是 写在边上 这种形 式,像心灵牧师一样,给每个人一个 可以倾诉的小窗口,帮助人们走出孤 独和痛苦. 其次, 关注生命、倾听生命、 善待生命 的主题让这本书显得厚重 而有质地,令人震撼.作者殷健灵的 写作姿态是充满善意、宽容的,她认 真倾听每一个生命的声响,忠实记 录,温暖地对待它、呵护它.这让我 想起两个女作家,一个是意大利的作 家法拉奇,她写过 《给一个未出生孩 子的信》 ,还有一个是2015年获诺贝 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 维奇.虽然殷健灵的这部作品 《访问 童年》 与这两位女作家的作品主题和 范围都不太一样,但都是纪实性非虚 构的写作,其共同点就是关注生命、 倾听生命,最终的落脚点是善待生 命.从 《访问童年》 这部作品中,我 从头到尾看到的是作者殷健灵面对每 一个生命时的那种善意、宽容以及温 暖,而这种对待生命的态度可以化解 掉很多痛苦和孤独.这样一种写作姿 态非常宝贵. 再其次,从文学意义上来讲,这 本书把 童年 作为独立的意象集中 呈现,使童年具有自己的性格和形 象,它对于中国人的现代性建构具有 独特的价值和贡献.在书中,我们看 到别人的童年,也从别人的童年故事 中窥见自己的童年.童年影响、童年 记忆在文学叙事的审美化表达中,都 以独立的姿态集中呈现,使童年获得 了应有的注视和关注.当童年不依附 于某一个生命,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出 现以后,它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才 有可能对中国人今后的生命、精神、 气质等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 《访问童年》 不仅对于今天中国人的 现代性建构具有一定的意义,还应该 具有更高的社会学意义. 综观下来,殷健灵的这部作品给 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童年样本,每一个 故事读来都让人意犹未尽.这是个开 放的体系,从素材的选取上来说,童 年样本的选择首先要具有代表性和独 特性.当然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 而从作者方面来看,可能基于作者身 份和工作的关系,书中童年样本的选 择更偏向于东南部,如果有可能的 话,西南、西北等更多地区可能还有 丰富的样本等着作者去打捞.如果这 种基于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之 下的童年文本都被打捞并呈现出来, 那么解答中国人为什么是今天的样子 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答案,我们每个 人对自己的来路、去向也都会有一个 更清晰、更明确的认识.期待着作者 能沿着这个写作方向和路数走下去, 做得更好. 倾听每一个生命的声响 ――读殷健灵 《 访问童年 》 刘F 巴赫金曾说过: 人在历史中成长. 这句话指出了个人的成长无法超越社会 历史对其施加的或隐或显的影响, 而且 个人的成长过程也包含着种种社会文化 隐喻. 成长 作为儿童小说的经典母题, 有极其丰富的表现方式, 但儿童年龄、 身 体的限制使其成长的社会波及面并不宽 广, 人在历史中成长 在儿童小说中想 要直接呈现是有一定难度的.正是在此 意义上, 舒辉波的新作 《听天使在唱歌》 (明天出版社) 的价值得以凸显.作者直 面社会历史的大变迁, 在一个更广阔的 文化视野中去表现少年桂子的成长.他 的成长不仅仅关乎个人, 也携带着丰富 的社会文化信息. 儿童小说触及农村城市化这个重大 的社会题材颇具挑战性,作者对如何把 农村城市化缝合到一个农村少年的成长 中进行了可贵的尝试.首先,小说采用 了浪漫与现实相统一的叙述方式,每章 开篇都配以一首小诗,诗歌中对亲情的 倾诉与每章题目中战争话语的运用构成 了互动与悖反.这样两种悖反元素在画 面中的斑驳呈现,使小说既能直面现实 的复杂,又能淡化现实的残酷. 其次,小说的叙述采用了一主一副 两条线索,在浪漫与现实的互动中推 进.主线是在爸爸打造的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的情境中,桂子对爸爸魂牵 梦萦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