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 2019-07-04 |
而说书业的祖师爷传说中的 是周庄王,到了明末柳麻子柳敬亭横空出世 后,他替代了周庄王成了这个行业真正的祖师 爷. 所谓乱世出豪杰,时势造英雄.柳敬亭何 许人也,据吴梅村《柳敬亭传》中说,他是泰 州人,姓曹,15 岁时,长得身材高大,孔武 有力,在乡里,他是周处般的恶霸无赖,因犯 事,遭到官府通缉,于是远避家乡,流落江 湖.而他之所以改名换姓,是因为流落江湖, 过着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的日子.苦难使人顿 悟,有一天,他在柳树下混混沌沌睡了一觉醒 来后,大概脑子忽然开窍,想和往昔告别,遂 改名柳敬亭.这一改不要紧,仿佛是脱胎换 骨,点石成金. 异人有异象,柳敬亭貌黧黑,一脸麻子, 如土木形骸,奇丑无比,但口角波俏,眼目流 利,是天生说书人的材料.果然,柳敬亭说书 可谓无师自通,经人稍稍点拨,即能融会贯 通,自成一家,让人想起评弹界奇人黄异庵老 先生.黄老先生并没有拜师学过评弹,只是经 常逛书场,听得多了,自己也能说了. 在古代,艺人只是优孟衣冠之类的下等 人,社会地位极低,但柳敬亭却能出入公卿王 侯府中,被视为上宾,这和他为人仗义,有江 湖侠士之气是分不开的.张岱、吴梅村、余怀、黄宗羲等当时一流的文人学士都曾为他写 过传,而孔尚任更是把他和苏昆生一起,作为 一个时代标志性的人物写入 《桃花扇》 ,可见 柳敬亭在当时的影响力足以笑傲王侯.那么柳 敬亭的说书技艺究竟如何呢? 我们先来看看张岱的描述: "一日说书一 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 空. "这是他的身价,那么技艺呢?余怀说 他: "常往来南曲,与张燕筑、沈公宪俱. 张、沈以歌曲,敬亭以谭词,酒酣以往,击节 悲吟,倾靡四座. "真有古来燕赵无不慷慨悲 歌的豪情.而黄宗羲说他们三人酒酣后: "悲 吟击节,意凄怅伤怀,凡北人流离在南者,闻 之无不流涕. "又有江州司马泪沾襟的伤怀. 对柳敬亭的说书艺术描写的最细致的还是 张岱: "余听其说 《景阳冈武松打虎》 白文, 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 截干净,并不唠叨.勃缇拗,说至筋节 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 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 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张岱的描写生 动鲜活,人物逼肖,呼之欲出! 柳敬亭虽然名声在外,但也有不喜欢他 的,如王渔洋.他曾经和柳敬亭在南京相识, 也听过柳敬亭说书,他的感觉只是: "与市井 之辈无异. "不过,王渔洋是山东人,柳敬亭 是江苏泰州人,他的说书,应该就是现在的扬 州评话.王渔洋食不知味,也可以理解.而对 柳敬亭的评话推崇备至的几乎都是江南一代的 士人. 除了说书外,柳敬亭的豪侠仗义是他被当 时士人敬重的另一大原因,这里举一个例子. 柳敬亭成名后,有一年回乡省亲,去看望 年少时做过佣工的雇主家,但故主夫妇早已亡 故,因无钱下葬,两口棺木还停放在屋里.柳 敬亭睹物伤情,于是去扬州说书一个月,得银 三百两,安葬了故主夫妇.乱世人情薄如纸, 柳麻子此等侠肝义胆,即使士人中也是罕见! 柳敬亭晚年还是贫困落魄的,身处乱世, 说书依旧.80岁时,还在余怀的寓所说书,余 怀在《板桥杂记》中,记录了柳敬亭生命最后 的风采: "宁南 (左良玉) 亡败, (柳敬亭) 又 游松江马提督军中,郁郁不得志.年已八十 矣,间过余侨寓宜轩中,犹说 《秦叔宝见姑 娘》也! "令人唏嘘不已! (欧南) 《左传》 中"子罕辞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说的 是,春秋时期有人得到一块宝玉后,就想拿此作"敲门 砖"去攀附当时齐国最有权势的大夫子罕.一天,此人打 听到子罕大夫在家,便携宝玉登门.当献宝人双手把宝玉 献上时,子罕侧过脸对他摆手,叫他拿回去.献宝人又 说: "我已请玉匠鉴定过,证实是块上等宝玉,才拿来孝 敬您. "子罕依旧侧脸摆手说: "你把宝玉当宝,我虽喜欢 古玉,但从没把玉当宝,而把不贪当宝.你今天把宝玉献 给了我,岂不是咱俩都丢了宝?这块宝玉还是你自己留着 吧! "平素酷爱赏玉观石的子罕以"不看"拒绝了贿赂. 与子罕用"不看"的方式拒贿相比,北宋名臣范仲淹 的"不看" ,则令人肃然起敬.宋刘斧 《青琐高议》 卷二 载,范仲淹在泰州海陵西溪镇 (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 任 盐仓监 (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的官员) 时,和一个寄宿 于寺庙的卜卦的方士交情很好,每次占卜也很灵验.由于 方士人衣食无忧,平时并不求范仲淹给予什么照顾,与范 仲淹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 有一天, 方士突然患病, 就请人传话给范仲淹: "自料病 不起, 愿公一顾, 当以后事奉托. " 范仲淹急忙赶过去探视. 方士就对范仲淹说, "我马上要死了,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