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 2019-09-09 |
一、前言?1?
(一)课程定位?1?
(二)课程基本理念?1?
(三)设计思路?3?
二、 课程目标? 6?
(一)总目标?6?
(二)学段目标?6?
(三)年级目标及内容设计(1--9 年级)? 6?
三、课时设置?11?
四、 课程实施建议?40?
(一)教育康复建议?40?
(二)评价建议?43?
五、保障措施?44?
(一)加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督?44?
(二)加强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44?
(三)加强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44?
(四)加强教材的校本化完善与补充?44? 1? ?
一、前言 生活适应学科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 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 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一)课程定位 生活适应学科属于一般性课程.但是做为必修科目,它主要是结合不同年龄 段学生的成长、生活和发展需求,整合各学科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借助现实生活 的载体,将习得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和生命 质量. 本课程充分考虑特殊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疾病对学生身体和能力造成影响 的事实.科学评估,以学生真实能力基础为起点,通过教育康复策略的实施,有 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并通过生活实情、实 景介入, 降低学生知识迁移的难度, 让教育康复成果尽可能直接服务于学生生活.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实施生活化课程为指导思想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 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 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生活即教育 的核心内容是 过什么生活便是 受什么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对普通人适用,对于智力障碍的人而言亦 是如此.因此,本课程在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和策略应用等方面均充分考虑到特 殊学生生活和生存的基本要求,将生活能力构建与社会适应作为课程的核心任 务,试图帮助学生尽快、尽早的具备与其年龄和身体条件相符的生活适应、社会 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 2? ? 结果的生活化,尽量将缺陷补偿、优势发展与生活需求相融合,充分挖掘学生潜 能,将其生活引导向优质.希望通过生活化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尽可能成为一 名独立的社会公民. 2.以普通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为依据 众所周知, 特殊儿童受疾病影响, 其各项能力发展可能明显滞后于普通儿童, 但是他们的各项能力依然按照一般的发展规律向前发展, 只是发展的速度变慢或 者某些重要阶段难以跨越.因此,本课程还是以普通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为依据, 在了解特殊学生能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 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针对性的设计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逐步帮助学生完成能 力构建的基本过程,呈现学生能力发展的最佳状态. 3.以教育康复为基本策略 学不会 是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的常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 疾病影响,学生的能力基础较低并且存在个体内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这一系列问题不是单纯依靠教育教学就能够解决的, 有些生理问题还是需要现代 康复技术的帮助方能解决.因此,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应用康复技术先解决学生 的生理问题,构建起 学 的能力基础,再实施教学,效果才能更显现. 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特殊教育学、普通教育学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参考 特殊儿童综合康复体系 (参见图 1) .本课程整合领域康复与学科教学成 果,是帮助学生完成将知识转化成为技能,将技能内化成为能力的重要载体. 图1:特殊儿童综合康复体系 3? ? 生活适应学科中教育康复策略的综合运用对于探索特殊教育 医教结合 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质量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前提条件 教学活动应起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基点,通过最近发展区,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过程的循环往复就构成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而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 体内差异均较大,同一教学班内学生的能力起点不同,集体教学无法取得理想效 果.使用 ATM(评估 Assessement―教康 Treatment―监测 Monitor)操作模式, 帮助教师关注学生差异,更好的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专项评估,获得每一名学生的能力起点,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组,制定 适合不同能力层别学生参与的教育康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这样有助于不同障碍 程度的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与发展.对于教学结果的质量监测,要基于学生 的能力起点,进行个体内学习前后的结果对比,切忌进行个体间的结果对比. 只有为学生提供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前提的特殊教育,才可能是有质量保障 的教育.
(三)设计思路 1.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生活适应课程以培养 能生存、会生活的人 为目标,以0―18 岁普通人参 与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为线索编写设计而成. 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是以 0―18 岁普通人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年龄内生活和生存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基 础,以普通人每日生活(从晨起到入睡之间)必须参与的家庭、社区、社会生活 为线索, 在此区间内选择
288 个与生存和生活高度相关的内容组织教材并进行目 标设定. 本课程按照九年义务教育进行整体设计,教材共九册,每学年一册.围绕个 人、家庭、学校、社区生活和国家与世界五个层面,借助居家生活、交通出行、 环境保护、常用物品、自我管理、社区活动、健康生活和休闲娱乐八个核心主题 设计教材.教材设计遵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螺旋递进的原则 进行呈现,主题教学内容是以月为单位平均分布在每册教材中,每个主题的相关 内容反复多次出现,每一次出现既有对已有知识与能力的巩固,也有需要学习和 4? ? 掌握的新知识与技能,更加符合特殊教育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 2.目标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总目标概述学生通过九年的生活适应学科 学习训练,其个人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而学段目标则分为 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学段目标下还包括教学目标、 康复目标和生活目标.教学目标是指与学科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康复目标是指为 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应该具备的生理能力.康复目标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生活 目标则是教育目标和康复目标的生活延伸与拓展.例如: 《洗手》一课的教学目 标是学会七步洗手法;
康复目标是学生具有左右手协调运动的能力,并能够完成 搓、冲、擦等动作.生活目标是能够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应用不同的清洁用品洗 手. 利用生活目标拓展学生所习得技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的生活和社会 适应能力,巩固教育康复效果,扩大影响面,提高学生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定位与方向引领,通过教学目标、康复目标和生活目标 的确定,为施教者提供教学引领. 3.课程内容选取思路 课程内容是依据特殊儿童的学习认知特点,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 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选择和排列.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在 相同主题下呈现出逐段递进的态势.例如: 过马路 是生活基本技能,对于智 力障碍儿童而言,因其生理年龄和能力基础的差异,过马路的能力构建需要在不 同学段循序渐进的完成(参见表 1) . 表1:过马路的能力构建 年级 课题 主要目标 一年级 《我跟妈妈过马路》 教育目标:学会过马路规则. 康复目标:建立 拉 和 跟随 的能力. 生活目标: 、养成紧随家人过马路的习惯. 二年级 《我会看红绿灯》 教育目标: 学会红灯停, 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康复目标:提高斑马线、红灯、绿灯的命名 理解能力. 生活目标:养成按灯行走的习惯. 三年级 《过马路 左右看》 教育目标:学会先看左后看右的行走规则. 5? ? 由上表所见,通过八年八次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多次实践,八年级时学生才能 够完全具备独立过马路的生活能力. 这种阶段性能力培养更加适合培智学生学习 和认知的特点, 对学生能力的逐渐提高和社会环境的逐渐适应有很大程度的帮助 作用. 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体现在
8 个单元主题和
288 篇课文均与生活密切相关, 并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图片、儿歌、记叙和论述等不同形式呈现,突 出其生活特点. 4.课程实施导向 课程实施突出指导性.本方案在课程实施部分通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 材编写说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例分享和实施保障等六部分的阐述,指 康复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力及判断能力. 生活目标: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四年级 《转角斑马线》 教育目标:学习走转角斑马线. 康复目标:提高学生情绪序列推理能力. 生活目标:养成按照交通规则过马路的习 惯. 五年级 《使用手动红绿灯》 教育目标:学会使用手动红绿灯的方法.康 复目标:提高学生颜色、时间的认知能力, 并提高情绪控制. 生活目标:养成按灯提示过马路的习惯. 六年级 《过街天桥》 教育目标:学会使用过街天桥. 康复目标:提高学生情境序列推理能力. 生活目标:养成使用过街天桥的习惯. 七年级 《过马路》 教育目标: 学会安全过没有斑马线路口的方 法. 康复目标:通过判断方位左右和中间,提高 学生观察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生活目标:养成先左后右的过马路观看习 惯. 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