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2019-07-06

1 2 颗大 小不同的绿松石, 工艺十分精湛.此簪高约

1 8 厘米, 仅簪首 孔雀展翅造型的长度便近

8 厘米, 孔雀脖上坠着一颗亦是用 绿松石制作的步摇. 可以想象, 在古时, 佩戴此首饰的美丽女 子在行走中会是何等雅致, 何等引人注目. 除了女性外, 在中国古代, 男人们也用发簪. 而男子所 用发簪大小长短不等, 更注重实用性. 一般男子用簪, 长度 较短, 多用书卷首、 蘑菇首、 如意首和螭龙首. 目前在民间收藏品市场上, 喜欢收藏发簪的人越来越 多, 然此类藏品中真正有年头的正宗货, 却越来越难能一 见.偶然在地摊上碰到两三支开门货, 价钱也多叫人不敢 下手.十多年前, 我在黄河边临河园古玩市场, 曾从一位郭 姓藏友手中淘得

1 5 支清代青白玉发簪, 成交价才

3 0 0元. 若是现在, 这15支玉簪恐怕用

3 万元, 也未必能收到手. 如今地摊上出现的玉簪, 绝大多数是新仿品.玩友辨 别时, 须从形制、 纹饰、 工艺、 文字、 打磨、 包浆等方面仔细 研究. 好的老发簪一般集材质和工艺于一体, 品相上好, 精 雕细作.当然, 玩发簪也未必光玩老件儿, 新仿的品种, 只 要工艺美、 原料正宗亦可收藏.如用和田羊脂玉精作的白 玉发簪, 收藏把玩在手, 亦是乐事一件. 近年来,各类高档发簪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扶摇直上. 几年前, 在北京保利秋拍中, 一支长约

1 6厘米, 为白玉蘑 菇头式的明代陆子刚制螭龙发簪, 估价仅

8 万至

1 2 万元, 成交价竟高达

4 7 .

0 4万元. 不难看出, 发簪携历史的馨香, 给我们带来雅趣风流 之外, 亦有不俗的收藏价值, 值得藏友重点关注. 文/张继超 图/仲冬竹 杂项有宝 作为中国现代画坛 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 艺术教育家, 林风眠为人 们所熟识的是, 他倡导并 践行的 中西融合 的艺 术思想.几十年过去, 当 我们今天站在艺术发展 的角度去认识那个时代 的观点, 会发现, 他的这 种主张不仅能为追求艺 术的人们提供内在的动 力, 也能为艺术本身开辟 更加广阔的空间. 求学办学 勇担重任 林风眠自幼喜爱绘画,

1 9岁作 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 前 往法国, 并得以进入柯尔蒙的工作 室学习, 广泛接触西方各种艺术形 式.1

9 2

5 年, 回国后出任国立北平 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

9 2

8 年, 受蔡元培的赏识, 被聘任为我 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 ―国立 艺术学院首任院长. 他深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 响, 认为中国艺术改革, 必须从西 方借取一些东西, 来改变中国的艺 术, 改变人们对艺术的看法, 改变 中国人的民心.但与徐悲鸿不同的 是, 林风眠认为, 引进西方艺术形 态并不是简单引进西方写实主义, 而应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 西 方自由创作的主张.同时, 他主张 兼容并包、 学术自由 的教育思 想, 不拘一格广纳人才, 锐意革新艺 术教育, 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 登上讲台, 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 授西画, 并提出了 提倡全民族的 各阶级共享的艺术 等口号, 由此 影响和培养了李可染、 赵无极、 朱德 群、 吴冠中、 王朝闻、 苏天赐等一大 批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简约明净 富含深情 上世纪

4 0年代后期,林风眠 离开教学岗位, 潜心从事创作.他 提倡兼收并蓄, 调和中西艺术, 并身 体力行, 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 族特色的抒情画风. 他的画作简约而内蕴丰富, 打 破了中西绘画之间的界限, 各取所 长, 为我所用, 既注重画面的整体 表现,又不失中国画写意的韵味, 可谓大胆独造, 前无古人, 后无来 者, 真正实现了艺术表现 形式的超越, 为中西绘画 艺术融合开启了一条光 明大道. 他不仅从中国民间瓷 器、陶器等简约的绘画形 式中吸收营养,更加注重 中国画写意的抒情性, 而 且从西洋绘画鲜明的色彩 中兼收博取,强化绘画作 品的表现性,将两者结合 的毫无痕迹, 在形式上、 情 感上达到了完美统一.这 点在他的仕女画中表现尤为突出. 他笔下的人物, 既有古典仕女的风 韵, 又有马蒂斯式的轻松优雅, 洋溢 着女性的温馨, 透出一种孤寂、 空漠 的情调, 一种平和、 含蓄的美.他采 用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 西 方化 的, 但是, 画面效果和作品意 境却又体现了东方诗意, 具有浓厚 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在林风眠的作品中,少见传统 的笔墨, 而多用较为轻快、 活泼而富 有力度且明净简约的线条,在造型 的同时,传达了一种生命活力和音 乐般的和谐韵律.他画的风景画习 惯用大块面的涂染,有如水彩或水 粉的画法,尽管看上去与中国画传 统画意格格不入,但画面总体却传 达了浓重的中国画韵味, 那么空灵、 含蓄、 蕴藉, 富有诗意, 让人陶醉, 有 如找到了精神的家园. 夏天虽燥热难耐, 却也有好处, 那就是有数不尽的 瓜果可以享用.其中, 最美味的当属西瓜, 它的甘饴给夏 日带来了些许甜蜜, 一丝清凉.对于西瓜, 古人亦爱之, 故而制作了很多西瓜造型的器具, 或者干脆以西瓜摆件 示好 .在暑热未消的炎夏, 让我用所见、 所藏的西瓜 古玩, 为您摆一份西瓜宴, 去暑消热, 怡心养性. 战国西瓜鼎.西瓜, 顾名思义是从西域传过来的胡 瓜.据考证为公元四五世纪传入我国, 所以, 战国时我国 并没有西瓜.因此战国西瓜鼎的称谓其实并不准确, 但 由于造型太像西瓜,后人将这种造型的鼎称之为西瓜 鼎.此西瓜鼎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