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9-07-06

二、 化石考证 化石的发现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田 树刚在

1994 年第

08 期《科学通报》上撰写了《北 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一文,对本次发现的恐 龙化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根据化石所保存中 近端的粗壮程度和形态特征,推断化石是恐龙中部 左侧背椎第 6―8 节肋骨之一的上段.化石全长 51cm, 上端宽 14.5cm, 中部宽 8.5cm, 下端宽 7cm. 前表面发育一纵向中槽,中槽于化石上端宽而深,几乎占据化石整个宽度,向 下端渐窄渐浅最终消失.化石后表面具一浅内侧槽,限于化石内侧 1/2 宽度内, 内侧槽向下端迅速变窄,在化石中部消失.恐龙化石保存于卢尚坟组中部一套 近百米厚的紫红、灰褐色岩层的底部,一层黄灰色厚层含砾砂岩中.这层岩石 由大小不等的含砾砂岩透镜体组成,透镜体短可不足 1m,长可数十米不等.为 多次重力流堆积而成.每个透镜体的沉积物粒度下粗上细,经粗略分选,呈砾 ――砂――页岩的粒序层.属湖滨三角洲前缘相.恐龙骨骼,也许动物整体是 经过搬运后沉积的.这些透镜体顶部的簿层黑色页岩中采到大量植物化石;

这 套岩层的上覆、下伏层位中均产有丰富的昆虫、介形虫和双壳类等化石,都已 经前人多次研究,属早白垩世生物群.完全可以和辽西、山东等地的相当生物 群对比. 中国地质博物馆专家胡承志、中国地质大学专家李凤麟对发现者进行了悉 心指导;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赵喜进鉴定了化石标本, 认为此次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腕龙类中的盘龙亚科的骨化石.根据保存部分中近 端粗壮程度等形态特征,推测是一中等大小蜥脚类之中部背椎左侧肋骨.这种 蜥脚类恐龙生活在约

7 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个体长约

5 米左右,是一种食草类 恐龙.这块恐龙化石标本,当时保存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三、 科研价值 据相关专家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富藏恐龙化石的国家之一. 在1993 年6月之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现过恐龙化石,尤其是北京周围的山西、河北、河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也陆续发现过恐龙的化石.那么北京地区中生 代是否有恐龙生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所以这次恐龙化石的发现, 不仅填补了北京这一恐龙化石空白区;

而且有其重要的科研价值.这正如从事 了多年恐龙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喜进教授说的那样: "这是北京地区恐龙化石的首次发现,对研究中生代爬行动物,特别是庞大的恐 龙类的进化史,恢复北京地区的古地理、古生态和研究蜥脚类恐龙的迁徙规律 以及确定和对比中生代陆相地层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无疑,1993 年房 山区这次恐龙化石的发掘,在北京地区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方面是一个重大 突破. 龙化石图示 A-前表面, 房山区被誉为"龙乡" ,因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闻名中外的"北京人"头盖骨 化石而得名.1993 年恐龙化石的发现地点距离"北京人"的故乡――周口店猿人 遗址约近

15 公里,这充分说明房山区的化石资源蕴藏品种丰富繁多,房山是一 个名副其实的"化石之乡" .在房山区首次发现北京地区的恐龙化石,这对于研究 房山区的古动物群、古地理环境和建设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都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鉴证了房山沧海桑田的自然历史,同时为龙乡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内涵.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