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枪械砖家 | 2019-07-10 |
旧宅为余有丁的居住 地,当初余姓从舟山迁入至此,后子孙 繁衍分住,便把最早建的村庄称作"旧宅";
后新屋,则相对于"旧宅"而言,是余姓先人择此另建的新屋;
三房 的村民主姓周,清时自河南迁来,因是 第三个儿子所建的新居,故名;
下边和 上边,是清时由诸暨迁入的边氏兄弟俩 分家而得名…… 回去时,过积福桥.远远的便望见 桥旁的两棵大樟树,枝繁叶茂,遮荫蔽 日,也算是村里的一道风景.村民说那 两棵大树有七十多年的树龄了,听那口 气,分明透着作为岐阳人的自豪.而当 我问起桥的来历,村民却说不上来.其实,桥原本是座石桥无疑,想必有些年 头了,现改建成水泥桥,可通汽车,似 乎少了些许古韵.细观桥的一侧,居然 镶嵌着两块阴刻"积福桥"的旧桥额, 还有"嘉庆六年荷月上浣吉旦……重建"等小字.嘉庆六年即1801年,按此 推算,积福桥至少有二百十多年的历史 了.古人云:"积善可以得福."不知 当年建造此桥时,是否蕴含了这样的涵 义?其中是否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感 人故事?我想,如果有机会,定要再去 作一次深入的探访;
推而广之,岐阳应 该还有许多值得留存的文化记忆有待挖 掘整理.少一点遗憾,多一点欣慰,这 应该也是许多人的共同愿望吧. 陈武耀,男,宁波市鄞州区人, 199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宁波市 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地方历史文化探 索,著有散文集《那盏青瓷油灯》,现 就职于鄞州区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