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 2019-07-10 |
在这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大国里,人们习惯的经济生活方式是自 行生产、自行消费.人民以温饱自足,以安定为福.丰衣足食可谓国家经济 发展的最高要求,而达到这一要求的手段无外是勤力农事,奖励农业和减除 一切浪费及奢侈.工商活动历来都被认为是占据生产人口,妨碍农业生产, 促成浪费奢侈的无益行为.因此,长期以来,受到轻视甚至压抑.直到近代 初期,这种思想观念及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仍未有动摇、改变. 第
一、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中国人与外国人打 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1862 年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是为处理外 交事务而专门设置的.在当时的外交事务中,商务是最多、最主要的.国际 形势的迅速变化,客观上已使商务问题上升到重要国策的显赫地位. 但是,一个
2000 多年中素来轻商、抑商的国度,不可能一下子在思想观 念上重视商务问题.《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曾有意以全免关税为条 件,来换取 公使驻京 的要求,这一事例很鲜明地反映出清政府对商务的 无知和轻视,而对自己的政权威严的何等看重.总之,办商务的目的不在于 通商获利本身,而完全是政府外交上的一种制衡手段,其最终目的只在于维 护统治,包括政治秩序及经济秩序等等. 在这时候,只有少数人开始渐渐认识到商务的重要性,并有志在中国真 正倡导发展工商业.这些人大多是处于洋务运动重要位置上的官员,身居通 商口岸、接近商业竞争战场,经常与外商接触的督抚或知识分子.例如,长 期在上海英国教会所办 墨海书馆 中工作,而且游历过英、法、俄等资本 主义国家的王韬;
长期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并出任清朝驻英、法、意、 比四国公使的薛福成;
留学法国,亦任李鸿章幕僚的马建忠,等等.这些人 在他们的著作论述中,已不同程度地提到或论及 重商 的问题. 然而,对于重视商务,发展工商业这一问题,在文字上进行全面系统论 述,而且再三修订,不断增补,形成较完整思想的,要算郑观应的《盛世危 言》.它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倡导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商求富,以 富求强思想的著作.
1842 年7月,即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之前一月,郑观应出生在广东 省香山县雍陌乡的一个士绅之家.香山县离广州不远,与香港隔水相望,在 鸦片战争前,这里的居民就有不少与外国资本家打交道,其中经商致富的人 就较多.鸦片战争后,香山人充当外国洋行买办的人越来越多,因而香山县 有 买办故乡 之称.在郑观应的家族和亲朋中,就有不少在上海等地做买 办.这样的家乡环境和家族关系,促使郑观应在
17 岁参加县试失败后,就抛 弃历代读书人科举仕途的传统模式,而走上了 赴沪学贾 的道路. 在此后的岁月中,郑观应先后在英国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担任过买 办,又自己经营贸易、投资轮船公司,还担任过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 招商局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重要职务.列身于外国洋行、官僚企业的激 烈竞争之中,他辛勤经营、日夜操劳,积累了丰富的商务知识和经验教训. 另一方面,他还不忘 学习英文,究心泰西政治、实业之学 (《盛世危言》 卷八),并把自己救时救国,抵制侵略的思想主张,著述成书,以广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