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9-07-12 |
3 型受体) 的激活而诱导 UCP1 基因 表达 [3] ,进而使 UCP1 合成增加.UCP1 的含量 和活性决定了 BAT 的产热能力. 小型哺乳动物的适应性产热机理研究主要 集中在实验啮齿动物 [4] 和室内驯化动物如黑线 毛足鼠( Phodopus sungorus) [5] ,而对野生动物的 研究则相对较少 , 且结论较不一致 , 如Klaus 等[6] 发现欧 ( Clethrionomys glareolus) BAT 线粒 体蛋白和 UCP1 表达在冬季分别比夏季增加了
70 %和30 % ,而在室外气候驯化条件下 ,布氏 田鼠( Lasiopodomys brandtii) BAT 中的 UCP1 含 量并没有表现出季节性差异 [7] ;
短光照能促进 布氏田鼠 [8] 和非洲刺毛鼠 ( Acomys cahirinus) BAT 中UCP1 含量的增加,但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 [9] 和金黄刺毛鼠(A. russatus) [10] 则无影响. 中缅树(Tupaia belangeri ) 属攀目(Scandentia) 树科(Tupaiidae) ,主要分布于东 南亚、 印度、 锡金、 尼泊尔、 缅甸、 我国广西南部 及海南岛等 ,为东洋界特有小型哺乳动物.中 缅树 是该科中分布最广和分布纬度最高的一 个种 [11] ,因此其生理适应上可能会显示出与东 洋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的不同.已有的实验研 究表明 ,分布于该过渡地带的中缅树 ,其生理 适应特征显示出某些过渡特征 ,同时又表现出 一定的差异性 [12~14] .在本研究中 ,测定了冷暴 露0d、
7 d、
14 d、
21 d、
28 d 中缅树 BAT 中UCP1 蛋白的含量 ,旨在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 其产热机理进行探讨 ,从而对中缅树 的生存 适应对策有进一步的理解.
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于
2006 年7月捕自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屏山镇 (北纬 25° 25′ ~26° 22′ ,东经 102° 13′ ~102° 57′ ) 附近灌丛中 (海拔
1 679 m) . 动物捕回后单笼饲养 ,22~25 ℃ 室温 条件下适应
3 d ,光照 12L∶ 12D ,此为
0 d 对照 组.冷暴露
7 d、
14 d、
21 d、
28 d 共4组,每组
8 只动物 ,在环境温度 (5 ±1) ℃、 无巢材、 光照 12L∶ 12D 条件下单笼饲养. 每天上午定点喂以由玉米面、 奶粉、 白糖以 适当比例混合制得的熟食 ,添加少许水 ,每隔一 天加喂苹果、 梨等水果适量. 实验动物均为非繁殖期成年个体 ,实验组 与对照组中尽量雌雄各半 ,饲养地点为云南师 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实验室.
112 BAT 中线粒体分离及线粒体蛋白含量的 测定 实验动物处死后 ,迅速取出 BAT 组织. 按照 Cannon 等[15] 介绍的方法 ,将BAT 在冰浴 中剪碎 ,加5倍体积(wΠ v)BAT 提取液(5 mmolΠ L Tris ,250 mmolΠ L 蔗糖 ,015 mmolΠ L EDTA ,1 mmolΠ L MgCl2 ・ 6H2O ,015 mgΠ ml 牛血清蛋白) ,手动匀 浆;
2000 g
4 ℃ 离心
7 min ,弃沉淀 ;
取上清于
10 000 g
4 ℃ 离心
10 min ,弃上清 ;
将沉淀用适 量提取液悬浮 ,于10
000 g
4 ℃ 离心
10 min ,弃 上清 ;
所得沉淀即为线粒体 ,加适量提取液溶 解 ,即可用于线粒体蛋白含量的测定. 蛋白质定量采用 Folin2酚法 ,以牛血清白蛋 白为标准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蛋 白含量.
113 BAT 中UCP1 的分离和纯化 将实验动 物处死 ,迅速分离肩胛间及颈部两侧的褐色脂 肪组织 ,用提取液 A(10 mmolΠ L Tris ,250 mmolΠ L 蔗糖 ,2 mmolΠ L EDTA ) 清洗组织 ,在冰上剪碎组 织 ,以 BAT∶ 提取液 A = 1∶
5 (w∶ v) 加入提取液 A ,匀浆 ;
然后
1 500 g
4 ℃ 条件下离心
10 min , 用移液器去掉上层脂肪 ,50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