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2019-07-14

2 只猴子的心脏中切割 不同区域的左束支及其分支, 并用碘溶液染色传导 系统以验证切割的位置和相应的心电图变化, 研究 发现左束支起源于无冠窦和右冠窦之间的隔膜下, 呈带状分布于心内膜下, 其纤维向下和向前分散排 列, 前部薄而细长, 后部较为宽大, 皆与乳头肌基部 相连并在心内膜下形成网状结构. Kulbertus[7] 和Demoulin等[8] 研究了49例人心样 ・ ・798 本, 发现85%多为双分支型, 其余15%依照左束支分 支形式可分为

3 类: Ⅰ型: 间隔支大于其他分支, 容 易识别, 多数直接起源于左束支主干 (18 例) , 其他 为左前分支 (7 例) 或左后分支 (9 例) ;

Ⅱ型: 由左束 支分支构成网状结构, 继而发出前、 后及间隔支;

Ⅲ 型: 后分支向下延续为假腱索. 1.3 右束支 右束支呈细长圆索状, 主干走行于调节束上. 右束支穿过右侧室间隔心肌后沿右侧心内膜的深 面向前下方走行, 经隔缘肉柱至前乳头肌根部, 分 支分布于右心室壁.调节束形态分为

3 种: ①非游 离肉柱型: 调节束与间隔部及右心室游离壁未分 离, 呈部分游离的肉索;

②游离肉柱型: 游离的肉柱 较为粗大, 根据终点是否分叉分为无分叉、 二分叉 和三分叉三种类型;

③游离细索型.成人中最为常 见的是游离的无分叉及二分叉型, 调节束的直径随 年龄增加而增加, 但个体差异很大. 右束支发出间隔支、 前分支及后分支, 间隔支 在隔缘肉柱起始处发出, 分布于室间隔右侧面下 部;

前分支自前乳头肌前上方和外侧发出, 分布于 右室游离壁前部;

后分支为右束支的终末支, 自前 乳头基底部向后乳头肌、 室间隔后部和右室游离壁 后部走行.现认为调节束及其附近的肉柱是右束 支主干及其分支分布的位置, 电信号冲动首先在该 区域扩布, 使此区域及间隔下壁右室面先除极, 之 后再向四周扩散[9] , 对维持右束支冲动传导有重要 意义.

2 纵向分离学说 自希氏束纵向分离的概念被提出后, James 和Sherf[10] 使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描述了其 结构并解释了希氏束的传导特性, 发现希氏束大部 分由最终进........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