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2019-07-14

2 方向上.10 年来,我们特别注意承担那些现实社会发展急需、而其他研究机构又难以完成的实 地调研项目,比如 小城镇 课题、 城乡关系 课题、 边区开发 课题, 民族关系 课题、 影响教育发展因素 课题等.除选题外,我们在论证、成果形式等诸方面也强调面向实际,尽 快转化为社会效益.比如

90 年代中国乡镇企业 课题完成后,在出文集时,考虑到国内外不 同读者群的需要,我们分别出了英文版、繁体字版和简化字版,内容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以利于 更快、更好地为读者理解、借鉴和操作. 记者:您刚才谈到的 联系实际 的研究方法,是不是跟记者采访或干部考察工作差不多? 答:不尽然.我们的 实地研究 ,不同于参观考察或采访,我们不追求新闻效果,不树立 典型 ,不考虑趣味性和 轰动效应 ,一般情况下不干预被调查者的行为,不给有关人员 曝光 .我们在选择考察地点、对象、内容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因此,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面对同一问题时, 我们选择的调查地点和对象, 与行政机关或新闻单位的选择完全不同. 换言之, 联系实际 、 深入实际 ,并不是说把自己完全变成一个实际工作者,而是说在了解和理解 现实中种种人和事的同时,始终保持学术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记者:您们研究所这种研究方式,与一般人们想象的穷经皓首的 做学问 ,似乎有所不同, 那么,这样的学术工作如何组织?如何管理?如何保持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呢? 答:文科的科研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容易出现 一放就散,一管就死 的两难处境.经过

10 年的摸索和改革,我们初步形成一种 形散神不散 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概括地说,就是在 承担大型课题时,发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根据各研究人员的能力 和兴趣,组织精干的课题组,培养 团队精神 ,形成 团队优势 ,集中集体力量完成任务. 对于一些个人的小课题,则根据各人的兴趣为主.搞好管理的基础在于培养队伍.我们所在选拔 培养科研人员时,不仅注重一个人的专业水平,而且注重一个人是否有志于长期的、全身心的投 入科研工作.实践表明,只有经过若干年的锻炼和选拔,才能形成一个合格而又精干的学术研究 队伍.搞好管理的关键在于确立学术带头人.对于一个相对较小的科研机构而言,要想承担较大 的课题,必须有具备一定条件和素质的学术带头人.从承接课题到组织实施,从对外交往到内部 管理,学术带头人是全所的核心和支点,是全所人员实现 素质结合 ,发挥 团队优势 的关 键. 记者:您觉得加强科研管理,会不会压抑研究人员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答:处理得好就不会.在目前形势下,我们这种科研单位属于 坐冷板凳 的 清水衙门 , 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早就远走高飞了,能留下的,都是确实有志于此项工作的人.我们在组建 课题组时,一般要尽量符合个人的兴趣和擅长,必要时可从其他单位聘请科研人员参加;

一旦明 确了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 研究者个人有很大的自主权.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我们所的研究人员, 经常要独自一人在外地连续工作几个月,客观上要求必须 独当一面 ,如何处理各种问题,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人员个人的自觉性、责任心和基本素质,而研究所领导和课题负责人只是 确定一些基本原则,通常不必要、也不可能事事过问. 记者:据说,社会学、人类学都是曾经中断了多年的学科,从事这一类学科的工作,是不是 感到有些特别的困难呢? 答:是的,您提到的是一个学科建设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会学、人类学的教学、 科研工作停顿多年,人才断层,资料缺乏,积累太少.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中出现的 许多现象和问题,急需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方面的知识去认识和解决,如城乡关系、人口流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