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2019-07-15
3

7 责任编辑: 王杨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外国文艺 殷杲, 文学翻译, 译过尤 金・扎米亚金 《我们》 , W.

B.叶芝《凯尔特的薄暮》 《凯尔特 乡野叙事: 一八八八》 , 艾丽 丝・门罗 《爱的进程》 《好女人 的爱》 等. 译文深夜偶感: 从哈代到门罗 门罗获奖, 译者也就频频被要求出来参与解 读.这阵子, 一直想找个作家来与门罗做对比而 不得.前两天睡前看 《哈代诗全集》 , 偶然翻到前 言, 不由得哑然失笑―― 尽管对爱和生命有着 本能欣赏, 但哈代从未摆脱此种想法, 即人是一 个没有上帝、 也没有目的的宇宙之进化过程中的 不幸副产品, 他的意识和逻辑能力本身, 或许都 反而让他拥有一种虚无感, 徒增超乎其他生物的 负担. 这不正是这段时间以来, 我不断试图强调 的门罗写作主旨吗? 这样一来, 顿觉哈代与门罗, 一古一今, 男女 有别, 竟有不少相似之处.两人都对人类心怀悲 悯, 成功轨迹也十分相似, 都是怀揣写作之梦, 天 赋才华加上勤勉不辍, 由业余起步, 一路写进了 传世经典之列. 当代的门罗早已超越了哈代四平八稳、 夹叙 夹议的老式写法.对内心意识流的强调、 人类潜 意识的解密以及整体思路从宏大向细微的转向, 这一切, 都让现代人写作笔法更加自由多变, 更 加关注个体的琐细真实.从这个角度而言, 从哈 代到门罗, 无论对自身的认识还是其文学质量, 都已经历了水涨船高、 不断进步的过程. 然而, 门罗并非科班写手, 没有太多技巧创 新的压力.她是真正出于写作欲望而写.诚如 门罗自己所言, 厨房里的女人们凑到一起, 我来 讲个事啊…… 往往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而它 背后总有一种热切的叙述本能在支撑.门罗的 写作就是从这种原始欲望起步的.这种动力决 定了门罗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理清思路, 提炼出最 希望表达的东西, 讲好故事. 所以门罗会给读者颇不同于其他现当代纯 文学的感受: 一切技巧均围绕叙事本身, 像高超 主妇厨房里的物件, 各有用途, 绝无虚设.如此 一来, 拿我们儿时读过的作家, 比如哈代, 来与她 做比较, 或许就不那么突兀了: 他们笔下的故事 都发散出质朴的光彩, 提供阅读快感.两位作家 的身上都闪耀着叙事性的光辉. 因此, 阅读门罗, 时不时地会感到惊艳.那 种无意假装高端、 没有惊人炫技的文字, 让你误 以为只是在看一个写得不错的老派作家.你甚 至还颇为自得, 因为某些时候, 似乎你对各路新 兴文学理论和技艺的了解已然超过作者.然而, 叙述低调地默默地前进, 突然间, 飞流直下, 时空 裂隙陡现, 各种真相扑面而来.新锐作者们野心 勃勃, 用尽伎俩试图营造出的阅读体验, 在门罗 笔下就这样纷然涌现, 她本人却仍旧不动声色, 仿佛只是给你端上一盘寻常茶点.这提醒我们, 出色的叙事, 不以失去可读性为必然代价, 是否 完成了叙述主旨, 是否成功地提醒人类认识自身 与世界, 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成熟期的门罗: 从容的疏离 作为译者, 我倍觉自己幸运的一点在于, 我 是从 《爱的进程》 和 《好女人的爱》 这两部作品趋 近门罗的. 作者的魅力, 在这几部成熟期的集大 成之作中得到充分展现. 如果说创作早期的门罗 字斟句酌, 一遍遍重新来过地写作, 营造出诗意 灵动的语言, 那么中年门罗写这两部集子, 语言 平和质朴, 更着力于故事框架. 从结构而言, 这些 故事对事件、 对人物, 或罗列比较或纵向深挖, 多 管齐下, 手到拈来, 劈开真相, 震撼心灵, 几乎篇 篇饱满如珠.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四年磨一剑的 门罗或许是煞费苦心的, 然而阅读时, 我们却只 会觉得一切浑然天成, 毫无斧凿之痕. 至此, 门罗 已然由初试莺啼的主妇写手一跃进入大师之列. 我觉得成熟期门罗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叙述 与自我的成功疏离.门罗创作小说, 几乎都是从 自身或身边人出发, 以亲历亲感的现实为基础展 开虚构想象.以 《蒙大拿的迈尔斯城》 为例, 身份 为 母亲 的叙述者, 讲述小女儿落水得救的惊险 过程, 处处充满真实的母性感受, 让人跟随到位 的叙述话语, 感受到一波三折的惊心动魄.然而, 门罗从创作伊始就起点颇高, 着意于寻找打 破常规的视角.早期作品中那种惊人的观察力、 对细节的强大把握, 都令人印象深刻.及至成熟 期的几部合集, 门罗正式采用最富特色的倒叙插 叙法, 表现出对早期强烈倾诉欲望的超越.与成 熟期的大多数作品一样, 《蒙大拿的迈尔斯城》 在 故事主干当中插入了数段旁枝错节.开篇关于 溺水孩童的回忆, 讨论了叙述者儿时与父母的关 系.主体部分通过与童年对比, 营造强烈的现实 感, 引发叙述者对现阶段家庭生活, 对与子女和 丈夫关系的审视.然而不经意间, 门罗在过去时 的主体时态中, 插入这样一小段现在时叙述: 我 已经多年未见安德鲁了, 不知他是否依然清瘦, 头发是否已经完全灰白, 是否仍旧一心喜欢吃生 菜、 坚持说真话, 或者是否仍旧爽朗而带着失 望. 对比之下, 读者终于惊觉门罗前后始终使用 过去时的良苦用心: 时态之中隐藏了真正的叙述 视角: 整个故事实为多年之后, 已进入中老年的 女主人公对年轻时代与前夫和孩子共度的一段 旅行时光的回顾.视角的娴熟转换反映出此时 的门罗已经拥有一种从容不迫的迷人风度, 自我 成为从容观察的对象, 她行文周密老到, 强调 出想要渲染的主旨: 生命之无序.这种娓娓道 来、 静水流深的疏离特质贯穿了门罗的大多数成 熟期作品. 《苔藓》 是另一则我很喜欢的短篇.门罗显 然偏好一些特定主题, 成熟女性与出轨丈夫的关 系就是其中之一.晚年代表作 《熊从山那边来》 中, 出轨丈夫变得爱意绵绵, 以大彻大悟的博爱 之心面对老年痴呆的妻子.这大概是门罗一直 推崇的人与人互相理解的终极表现.门罗似乎 热衷于提醒大家, 生活充满无序, 人类其实万分 孤独, 就算不能做到互相关怀, 至少也应当彼此 保持耐心和理解, 共同等待危机自行消解.面对 痴呆妻子与痴呆老头的热恋, 做丈夫的哭笑不 得, 却始终报以尊重, 并对妻子迸发出全新爱 意.写出这个故事的门罗也已进入晚年, 如果说 在生命尽头方能达到如此的默契和解, 那么中年 时期的门罗对出轨丈夫的解读, 则以 《苔藓》 为代 表: 女性是成熟的, 默默忍受孤独, 以种种小乐趣 取悦自己, 而男性始终刻意于扮演 坏坏的大男 孩 , 人到中年故作多情, 拙劣表演着为年轻女子 神魂颠倒的戏码. 虽然这一时期, 门罗的态度明显仍有所褒 贬, 但有别于大多数女权作者, 她依然做到了自 我与叙述的疏离.大卫找到新欢, 却带着即将分 手的现任女友去见分居妻子.三人意味深长的 晚餐充任小说主体, 当中轮番插入大卫和分居妻 子对昔日时光的闪回记忆, 将一个典型的情感破 裂的现代家庭描述得入木三分.这里, 门罗除了 延续早期创作的特点, 对女性心理的描写细致入 微之外, 更展现出对男性视角同样娴熟的把握. 中年出轨男的可悲可怜无不为门罗一一写出, 并 站在人性高度, 以深深同情为基础, 未曾无情嘲 弄.如果说, 《熊》 里, 老年男子对妻子是哭笑不 得的同情和理解, 那么 《苔藓》 中, 妻子对丈夫同 样持有宽恕的同情.因为了解彼此的无奈, 夫妻 之间神奇地获取了相处的平衡: 他们过去常说 些辛辣、 伤人的话, 说的时候偏偏要假装挺开心: 心平气和, 甚至故作亲切.如今, 这种一度是伪 装的语调渗进了他们所有尖锐的情感, 被吸收 了, 深入心底. 门罗深入双方内心, 不曾做出任 何评价, 呈现出一种超越自我感受和普遍理解、 充满诚意的写作风度.这使得门罗对人性的观 察显得坦诚隽永, 不至于像许多女性作者那样受 强烈的女性视角和女权精神的拘囿.也正因为 此, 我觉得不宜给门罗贴上 女性 标签.门罗一 直在努力达到更高的观察高度, 这份疏离自我的 努力让她的境界变得雍容大度, 对所有人都一视 同仁并公平代言.她的女性特征可能更多地表 现在细腻观察力和悲悯情怀中. 事实上, 《好女人》 和 《进程》 这两部集子很好 地表现出门罗独特的故事框架法、 对真相的巨大 捕捉力和坦诚平静的叙述态度.凡人生活的方 方面面, 无论是比较戏剧性的情节, 如 《发作》 《柯 蒂斯岛》 , 还是随手拈来的普通进程, 如 《双帽先 生》 《爱斯基摩人》 , 均被她炮制为令人过目不忘 的精彩短篇, 人生的真相处处绽放. 译者的一点题外话 身为译者, 我有两点感受, 供同仁指正, 也给 有志于文学翻译的年轻朋友们做个参考. 首先, 正如写作是一项门槛不高的活动, 我 们但凡对世界有了一点认识, 尽可以诉诸笔端一 样, 翻译也是如此.只要外语过关, 凭着一股激 情, 谁都可以找来一本心仪的作品, 遣词造句, 成 为一名译者.不过, 多年文学翻译的经验带给我 的感受是, 正如门罗为了成就作品, 必须设法让 自我疏离于叙述, 译者也需要做到抛开自我, 围 绕文本服务.翻译最难的不在于文笔好, 而在于 按捺住炫技欲望, 一切从原文出发, 当华丽则华 丽, 当质朴则质朴.我译叶芝, 译门罗, 自知才疏 学浅, 贸然提笔, 内心惶惶, 惟有不断自我提醒: 命运使然, 把别人凝聚生命的文字交付我们之 手, 只有不遗余力揣摩把握、 力求再现, 方才对得 起无言期待的原作者.如今, 两卷门罗译文木已 成舟, 译者暗暗祈祷: 但愿通过考验, 勉强传递出 原文风貌. 另一个感受是, 做文学翻译, 词汇量语感之 类固然重要, 基本常识亦不可或缺. 曾听一位同 为业余译者的同仁介绍, 他常看最新大片, 因为 此乃译者的必要功课. 我深以为然. 各种领域的 各种知识, 译者不求精通, 但都应尽量有所了解, 否则译文中就容易犯下匪夷所思的错误. 举个简 单例子: 我曾在一部加拿大女作家的中文版作品 中看到一句, 我结婚时, 连个铃声也没有. 原文 想必是 ring , 女主人公下嫁穷人, 没有像样婚 礼, 连婚戒都买不起. 这部译著整体水平不差, 至 少我读完之后颇为感动. 然而 铃声 这类微瑕, 每每会潜伏在文字当中, 令人扼腕. 这不是外语 水平的问题, 也与文笔无关, 而在于我们所储备 的基本常识, 只有依靠多读多看, 增加见识来解 决, 别无他法. 门罗这样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