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 2019-09-17 |
2016 年2月I目录序言.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2
一、发展基础.2
二、发展环境.6
三、机遇挑战.7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发展原则.10
三、发展目标.11
第三章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15
一、确立市域空间结构布局.15
二、构建梯次发展城镇体系.20
第四章 重点任务.21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21
二、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创新创业创客联动.30
三、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34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39
五、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提升莱西文化软实力.43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普惠于民.46
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52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创发展新优势.57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63
一、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63
二、着力提升各级干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63
三、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64
四、强化规划衔接落实.64
五、强化规划实施支撑.64
六、完善考核评估制度.64
1 序言 十三五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是青岛市承担 和加快实施国家战略、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 键时期,也是莱西市成功举办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经济社 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的战略机遇期.新形势下,主 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科学制定莱西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对莱西 市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升级和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 加快建设区域性次中心城市和绿城水乡生态莱西, 具有重要意义. 莱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2020 年) 是指导莱西市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 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 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全市各类专项规划、年度 计划、重点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指南.
2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 以来,莱西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城乡统筹稳步推进,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更 加良好,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最好的 五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为 十三 五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 期间,经济进入新常态, 改革进入攻坚期,开放形成新格局.虽然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 性因素,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莱西市开始进入工业化、 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前 景依然广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可期,区域发展的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 时期,全市上下以突出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 主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二五 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实 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突出成效.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5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26.02 亿元,年均增长 11.2%左右;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 47.5 亿元,年均增长 21.6%;
社会消费品总额 实现 266.2 亿元,年均增长 14%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601.9 亿元,年均 增长 15.9%.2015 年实现外贸出口 24.1 亿美元,年均增长 12%;
到账外资
5 亿美元,年均增长 19.6%.全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新跨越,城市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协调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2015 年,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
2010 年的 11.10:50.15:38.75 调 整为 12.04:48.43:39.53,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 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 成207.92 亿元,年均增长 13.2%;
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
30 亿元.金融业态
3 日趋丰富,银行和保险机构分别达到
17 家、22 家.实施工业 4+5 产业 升级工程,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来引进投资亿 元以上内资大项目
253 个,实际利用内资
487 亿元,年均增长 12.3%.一汽 大众华东生产基地汽车配件产业园、北汽新能源汽车等相继落户,纺织服 装与鞋帽、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橡胶材料、循环经济和石墨新材料等 六大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工业产业集聚度达到 70%.2015 年二产增加值 完成 254.74 亿元.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橡胶化工、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产 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五大新兴产业形成 规模,新型工业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优势进一步增强,培育 青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0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82 家、 示范家庭农场
17 家,均居青岛市首位.牛奶加工、鸡肉加工、猪肉加工、 蔬菜加工、果品加工、花生加工六大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壮大,先后被评为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渔业养殖大幅提升,莱西 湖、北墅水库成为全国养殖示范基地.
(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迸发新活力 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组成部门精简为
24 个,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
42 项,向经济开发区和姜山镇下放行政审批 权限
245 项,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 各类市场主体 3.6 万余户,注册资本 117.41 亿元,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推进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制定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以同期最 低利率发行企业债券
10 亿元,填补了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空白.全面推 开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镇级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被确定为省旅游 综合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15 个村庄进 行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
755 个村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登记工作;
加强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36 万亩;
完成小 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社会事业改革.制定中小学校长职级
4 制改革意见,实现校长去行政化;
建立学生成长绿色评价机制,成立教育 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品实现 零差率 销售.推进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17 个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分离.
(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十二五 期间,新建青荣城际铁路莱西段正式开通,新增铁路里程 32.47 公里,标志着我市正式融入全国高铁网络.随着青荣城际铁路、龙青 高速、沈海高速、国道
204 贯通境内,莱西市已经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 部区域重要交通枢纽.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 2519.3 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 为165.7 公里/百平方公里,为建设区域性次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 二五 期间,完成大沽河莱西湖以下干流(莱西段)综合整治,防洪标准 达到
50 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
5 年一遇,大沽河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成为 带动沿岸产业发展的资源河和造福两岸人民的幸福河.基本完成水源工程、 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城市管网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灌区节水改 造工程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全域覆盖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五年累计投入
22 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创建现 代化学校
105 所、标准化幼儿园
123 所,济南路小学、香港路幼儿园投入 使用,配备校车
243 辆,104 所中小学标准化食堂通过验收,顺利通过国家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医院综合提 升工程顺利推进,部分医院挂大靠强,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
11 大类
43 项,人均经费提高到
40 元.积极开展送戏 送电影下乡活动,新建卫星数字农家书屋
132 家,市图书馆升级为国家一 级馆.荣获首届全国木偶大赛银奖.成功承办第二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 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残疾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统计、 气象工作有序展开,应急、防震减灾、人防工作扎实推进,科普、档案、 史志工作取得新成效.截止到
2015 年,新增青岛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9 家、
5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家;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48 家,共建设各类孵化 器6个,投入使用的孵化器面积达到
3 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达到
30 多家. 全市建有
32 个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设有
15 处镇级农业技术推广 服务中心,全市农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
1102 人.
(六)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以举办第二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和功能, 彰显生态休闲城市特色,推动城乡协调发展.2015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到61.4%.姜山、南墅和店埠入选全国重点镇.科学组织编制并实施中心城 区、重点城镇和镇域规划,优化社区、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城 市空间与城市功能同步优化,产城融合同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主城区为 中心、以姜山新城为副中心、以重点城镇为节点的梯次发展的城镇体系. 五年来累计实施体育场馆、市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78 项,新增绿 化面积
309 万平方米、供热面积
340 万平方米,铺设雨污水管网
132 公里, 翻修改造道路
199 万平方米.35 个城中村和
4 大片区拆迁改造加快推进. 姜山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合联新型产业城招商中心启用,在全 省200 个示范镇考核中列第
14 位.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五年来先 后开工建设集聚类社区
53 个,竣工
34 个,115 个社区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了 人员到位、服务下沉、有序运转.
(七)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更加和谐 五年来,规划实施了
45 件改善民生的实事,一大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 解决,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年 均分别增长 10.7%、12.8%,达到
33768 元、16447 元,收入倍差由 2.24 缩 小到 2.05.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累计新增城 乡就业 9.5 万人,新增创业
3568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1.5%以内;
全 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44.6 万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
整合城乡 居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收支额持续增长.发放村医补助和养老保险补助,
6 调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标准进一步提高.新 建养老服务机构
6 处,扩大高龄津贴范围,落实
65 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 城区公交车待遇.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整改各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