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2019-07-16
2018 年1月8日星期一 Tel: (010)

62580692 主编: 郭勉愈 编辑: 韩天琪 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sxzk@stimes.

cn 印刻 SCIENTISTS

7 2016 年9月20 日, 赵尔宓小组负责人王海 燕 (右) 采访新疆农业大学教授时磊 (左) .

2016 年12 月25 日, 一个寻常冬日, 成都天气 阴冷.我独自呆在家中, 正因为自己右臂手术后的 剧烈疼痛而情绪低落.11 月上旬, 我因为摔跤造成 右臂肱骨严重骨折,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做了钛合金 穿髓接骨手术.因为个体差异, 很不幸我一直在术 后疼痛中煎熬, 日夜难安. 而大夫告诉我说, 这样的 疼痛恐怕得三个月以后才会逐步减缓. 下午时分, 一个电话把我从昏沉中惊醒, 单位 人事处处长位东告诉我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赵 尔宓院士已于昨日 (2016 年12 月24 日) 去世了. 家属说遵赵尔宓遗嘱, 丧事从简, 不办任何仪式, 今 天早晨遗体已经火化. 家属准备明天下午到研究所 汇报. 到时请你参加. 霎时间我泪流满面, 身体疼 痛变成了心情悲痛.我虽是晚辈, 但也和赵尔宓做 了三十多年同事, 而且自

2014 年10 月起, 带着一 个团队承担国务院批准、 中国科协牵头的 老科学 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中的 赵尔宓学术成长 资料采集 项目.我也正打算这两天就带着采集小 组成员去看望赵院士, 为他贺迎新年, 并汇报我们 对他的学术经历研究和学术传记写作工作的新进 展, 不料他老人家终于斗不过伤病, 永远离我们而 去了.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让我痛后释然, 但没能 让赵院士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学术传记的完成和 出版, 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单位让我为赵院士写讣告, 总结赵院士一生 的贡献, 表达研究所全体员工的敬意和慰问.我 坐在办公桌前, 落笔疾书.回想赵尔宓的学术人 生,回想我们采集赵尔宓学术成长资料的过程, 无限的感想、 感慨和感动便涌上心来. 不会忘记, 我接受赵尔宓学术成长资料采集 工程任务时充满神圣、 信心和使命感的激情.老 科学家是共和国科技发展历史的活档案, 他们的 学术成长历史本身就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 重要组成部分.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 程 以对历史负责、 对国家负责、 对科技事业负责 的精神, 以抢救优先、 以人为本、 突出重点、 联合 协作为基本原则, 有针对性、 有重点地采集整理 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 弘扬我国科技工作者 求真务实、 无私奉献的精神, 推动形成新中国的 学术传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主义氛围, 激 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这是一项庄严、 神圣, 功 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工程.而当中一位我国著名 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院士的学术成长资料 采集和学术传记撰写由我来负责完成, 让我倍感 自豪和责任重大.我们成立了由科研人员、 科技 史研究人员、 文献情报人员、 科研管理人员、 网络 影像人员

11 人组成的采集工作小组,制定采集 工作方案, 严肃认真地开始了采集工作.小组成 员每个人都心怀责任、 决心团结协作, 将赵尔宓 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圆满完成. 不会忘记, 我们采集工作遭遇的困难、 艰辛 和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工作的勇敢担当.工作伊 始, 我们便遭遇了巨大的困难.一是赵尔宓当时 虽健在, 但已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