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8-10
o 语言的使用维度 特约主持人: 何自然 主持人简介: 何自然, 男, 广东中山人, 1937年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何先生曾任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现任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 国际学术期刊 Journal of P rag2 matics及In tercultural Pragmatics编委及特约审稿人, 5现代外语6编委会副主任.他1993年起指导语用 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二十多年来发表论文逾百篇, 出版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5语用学概论6和5语用学 与英语学习

6、 5语用学探索

6、 Notes on P ragmatics等专著, 主编5当代语用学

6、 5英语语用语法

6、 5语用 与认知))) 关联理论研究

6、 5认知语用学))) 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6等论著和论集.近年来, 他与博士 后人员从事语言模因论的研究, 即将出版专著5语用三论6.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 CSSCI)统计, 何 自然教授的论著在各学科论文中被引次数一直排在全国前列, 具有良好的学术影响. 主持人话语: 模因 (meme)和模因论 (memetics)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 Dawk ins的名为5自私的基 因6 (1976)一书, 1996年Brod ie写了5思维的病毒)) ) 论新兴科学模因6, 1999年Black more写了5模因 机器6, 2002年Aunger又写了5震憾人心的模因))) 关于我们如何思维的新兴科学6.直到今天, 30年 过去了, 模因论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直在发展.它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 人们对它的兴 趣和研究方兴未艾.我国从上世纪 80年代起就翻译出版了 Dawk ins和Blackmore关于模因论的著作, 并于本世纪初开始出现有关论文和专著, 将它引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特别是语用学、 译学和语言教 学等领域.本期以/ 模因论及其应用研究0为核心开辟专栏, 旨在介绍我国学者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 研究成果.模因与模因论可以从人文和社会科学各个门类切入, 开展交叉学科的界面研究, 为我们的语 言教学与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模因与模因论是一门很有发展前景的学问, 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meme 的翻译 谢朝群 林大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州

510420 ;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 350007) 提要: 本文追溯 me me一词的历史渊源及其核心本质, 并且指出, 将me me译成/ 模因0道出了 me me的精髓和要 义, 相对于其它汉语译名来说是比较妥帖的, 从而证明语义溯源是检验术语翻译是否准确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meme ;

模因;

术语翻译;

语义溯源 中图分类号: H

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0100( 2008) 01- 0063-

5 Translating M em e Xie Chao2 qun L in Da2jin ( GuangdongUn iversity ofForeign Stud ies, Guangzhou 510420, Ch ina ;

Fu jian Nor malUn iversity , Fuzhou 350007, China) Th is article traces the origin and core meaning of the ter m/ me me0, showing that模因 is a relatively proper rend ition f or / meme0, that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is one of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and that etymological track ing , wh ich does have an essential bearing upon ter m inological translation, is to some extent a dialogue with the au thor . K ey word s : ter m inological translation;

me me ;

ety mological tracking ;

dialogue

63 2008年第 1期 总第 140期 外语学刊 FORE I GN LANGUAGE RESEARCH

2008 , No .

1 SerialNo .

140 1 引言 英语 meme或汉语/ 模因0, 在国内学术界, 至 少在国内外语界, 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 但meme到底是什么? / 模因0是不是 meme的唯一 汉语译名? 如果不是, / 模因0与其它译名比较, 是否准确妥帖? 术语翻译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在 西方学术话语不断冲击国内学术界的今天, 努力 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 无疑具有学术价值.如果 能以点带面, 从meme的翻译入手探索术语翻译 的方法, 可能也有实际意义.本文拟采用语义溯 源法比较 meme一词的不同汉译, 进而探求翻译 的/ 信达0之道.

2 meme一词的由来 M eme一词最早出现在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 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 # 道金斯 ( R ichard Dawk ins)1976年出版的 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 道金斯杜撰 meme一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文 化进化规律.在他看来, 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 位是 meme . 该书出版后, 5科学

6、 5纽约时报

6、 5美国科学家

6、 5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6以及5星 期天时报6等纷纷发表评论, 盛赞该书充满智慧 和新知, 而且语言简单明了, 拉近了普通读者与科 学之间的距离, 让人觉得深奥的东西不一定非得 借助深奥的术语来表达.迄今为止, 该畅销书销 售量已超百万, 并有

21 种语言的译本.该书 1989年出第 2版, 2006年出第 3版, 即30周年纪 念版 (Dawk ins 2006).

1999 年, 由道金斯的学生 苏珊# 布莱克摩尔 ( Susan Blackmore)所著的 The Me m eMachine一书出版, 该书在很大程度上充实 和完善了前者的观点.如今, 研究 memes及其社 会文化影响的学科被称为 M emetics . 国内的科学出版社曾在 20世纪 80年代初出 版了5自私的基因6 (道金斯 1981)一书的中译 本, 但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后来, 吉 林人民出版社分别于 1998年和 2001年推出5自 私的基因6 (道金斯 1998)新译本以及 TheM e me Machine(布莱克摩尔 2001)中译本.同时, 越来 越多的人对 meme产生兴趣.何自然、 何雪林 ( 2003), 何自然 (2005), 谢朝群、 何自然 ( 2007) 等将 meme引入语用学研究领域, 深入分析语言 使用 中的meme 现象;

张莹(2003 )、 韩江洪(2004)、 王斌 (

2004 , 2006)等介绍、 讨论 me m e对 翻译研究的启迪作用;

徐盛桓认为 meme可以对 语言的互文性研究有所启发, 并尝试借助我国古 典诗词, 以meme / 为分析手段, 建立起一个可供 文学作品 互文性 研究的 理论框 架0 (徐 盛桓 2005);

尹丕安则分析 meme对隐喻概念形成、 发 展以及传播所起的作用 (尹丕安

2005 ).音乐学 界则有学者借助 meme提出 / 五声调式基因论0 (童忠良 2004). 随着学者对 meme讨论的日益深入, 如何翻 译meme一词也逐渐被提上/ 译事日程0.

3 meme的几种译法 桂诗春教授指出, / Meme在汉语里应该怎样 翻译, 很值得推敲.如果译成- 文化基因. , 又失 掉了它的- 模仿. 的含义.也许可以暂译成- 仿因. , 但又不够通俗易懂0 (顾嘉祖 陆N

2002 : II). 正因为如此, 有些学者在讨论中并没有将 meme 翻译成中文, 而是直接使用英文.戴浩一在讨论 语言的发生学基础时这样写道, / 从演化的观点 来看, 人类语言的生理基础是受制于 gene的遗 传, 而心理、 社会及文化的基础则是受制于 meme 的遗传0 (戴浩一

2001 : 2).郭菁从哲学角度介绍 meme , 包括 me m e存在的合法性和争论, 以及作 者对这种争论的见解.该文/ 鉴于尚无统一译 法, 所以仍然采用- meme. 原词0 (郭菁

2005 : 54). 总的说来, 不同学者对 me m e一词如何翻译 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并可能因此产生激烈、 尖锐 的争辩, 这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 争 辩是人类理论和实践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从学 术对话角度看, 争辩是学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 经途径, 争辩是一种对话, 而对话是学术的生命. 根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料, 迄今, me m e一 词大致有以下 10种译法.有些译者对他们的译 法作了一定说明.为了便于讨论, 我们将相关说 明也一并摘录如下: ( 1)觅母 (道金斯

1981 , 道金 斯1987 : 135-

151 , 张莹 2003等);

( 2)拟子 (道 金斯

1998 ;

( 3)谜米 (布莱克摩尔 2001);

( 4)敏因 (鲁川

2003 : 3) / /因为 meme 既然是/ 人文的、 智 力的、 历史的

0、 遗传的/ 因0, 跟/ 基因0相提并论, 就应该译为/ 敏因0.考虑到/ 敏0字有一个义项 是/ 敏慧0 (聪明智慧 ), 并且/ 敏0字有三个部件: 左上角和右偏旁的/ R攵0理解为/ 人文0, 左下角 的/ 母0理解为是由 / 父母0 遗传的.所以, / 敏因0意为/ 父母遗传的人文基因0;

( 5)文化基因 (童忠良

2004 : 25);

( 6)理念因子 (韩江洪

2004 : 44) / /切斯特曼把岛金斯的 meme概念引入到翻 译研究中来, 他认为翻译中的 meme指的是翻译 理论和观念 (切斯特曼

1996 :

63 - 71, 2000a :

1 - 17) .我们据此姑且译 meme为/ 理念因子0;

( 7)

64 2008年 谢朝群 林大津 m e m e的翻译 第 1期 密母 (王斌 2004: 38) / /笔者将之译成密母是由基 因而来: 基因 ( gene) 是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单 位, 密母是文化传播与嬗变的基本单位;

基因既是 音译又是意译, 乃基本因子之意, 密母模仿基因的 翻译而来, 也是音意结合的翻译, 它是文化传播的 母体, 然而我们却很难给出这个基本元素的准确 界定, 所以它是个有待揭密的传播母体;

( 8)縻母 (陈家琪 王耀德

2004 : 52) / /縻母是技术进化中 的技术实体, 它为理解技术进化提供了一个重要 的概念范式;

(9)幂姆 (徐盛桓

2005 : 61) / /国内的 学者对 me m e有过多种的翻译, 如/ 谜米

0、 / 模因

0、 / 觅母0等.这些译名都有各自的长处, 但有 些音译所选的音译词却容易让读者对原来的概念 产生这个概念原来没有的联想;

有的看来是意译, 但似乎难近原意.为避免这些问题, 我们采用了 不会产生其他意义联想的音译法;

( 10)模因 (何 自然 何雪林

2003 : 201) / /我们考察了 meme的理 论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术语与/ 基因0的关 系及其近似的发音, 最后决定译为/ 模因0. 从上面的引文还可以看出, 学者在翻译 meme 一词时所采用的办法主要有音译、 意译以及音译 和意译相结合.其实, 不管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关 键之一在于目标语应该尽可能准确译出源语的意 义, 并兼顾到目标语的一般语言使用习惯.不会 产生意义联想不一定就好, 关键要看产生什么样 的意义联想;

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音译, 有时候, 简单纯粹的音译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不过, 即使是音译法也会让人产生意义联想, 这不但 因为人有望文生义的直觉和本能, 而且因为语言 本身就具有暗示功能, 会让人产生各种联想.毕竟, 词语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暗示./ 模因0一词 可以说较好地译出了 meme的意义, 而且通俗易 懂, 使人产生的联想与 m e m e的本义大致相近.

4 meme概念溯源 道金斯在5自私的基因6第11章/ 模因: 新的 复制因子0 (M e mes : the new rep licators)首次提出 模因的概念: / 我认为最近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已 经出现了一种新的复制因子, 它正注视着我们. 虽然它尚处在婴儿期, , 但它已经在进化........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