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里红妆 2019-08-09

1 ― 山西省装配式建筑设计导则

1 总则1.

1 编制目的 为推进我省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规范装配式建筑设计,提 高装配式建筑设计质量,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 〔2016〕71 号) 、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 建筑的实施意见》 (晋政办发〔2017〕62 号)等法规、规章及相 关技术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导则. 1.2 适用范围 山西省行政区域范围内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民用建筑设 计,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采用类似体系的工业建筑设计可 参照执行. 1.3 编制原则 1.3.1 结合建设项目要求及本地区实际,优先采用适合本 地区较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技术, 在应用过程中积极研发适合本地 区的装配式技术体系. 1.3.2 合理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及其 ―

2 ― 组合结构,发挥各自优势.鼓励采用装配式钢结构. 1.3.3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遵循标准化设计的原则,采用协 同设计的方法, 将建筑结构系统、 外围护系统、 设备与管线系统、 内装修系统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

2 基本规定 2.1 设计阶段划分 2.1.1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划分为项目策划、方案设计、施 工图设计阶段.当有必要及要求时,可增加初步设计阶段.方案 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深度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 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 2.1.2 施工图设计阶段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完成装配式建筑的建筑、结构、设备与管线、内装修设计 等;

2.建筑、结构、设备、内装修各专业施工图应结合预制构件 制作、运输、存放、施工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进行深化设计;

3.当深化设计非由同一施工图设计单位完成时, 需经原施工 图设计单位审核通过. 2.2 装配率 设计阶段应对装配率进行预评价,按相关标准计算装配率. 预评价装配率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

3 ― 2.3 基本要求 2.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推广初期可重点应用装配式水 平构件、竖向非承重构件. 2.3.2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 准》GB/T50002. 2.3.3 装配式建筑应遵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原 则, 以交付全装修建筑产品、 提升品质为目标, 实现标准化设计、 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 用. 2.3.4 装配式结构设计应重视概念设计和预制构件的连接 设计,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装配式结构的连接节点构造应受力明 确、传力可靠、工艺可行、质量可控,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延性 及耐久性等要求.对重要且复杂的连接节点构造,需通过专门试 验确定. 2.3.5 装配式建筑设计宜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3.6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符合绿色建筑要求,鼓励创建高 星级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 2.3.7 装配式建筑工程应实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 EPC 总承包模式. 2.3.8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执行现行国家、地方相关标准、 ―

4 ― 规范、规程.所采用的体系尚未形成标准的,采用该体系时应按 有关规定履行报批、审查手续.

3 项目策划 3.1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在方案设计阶段之前增加项目策划 阶段,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装配式技术路线,为后续的方案 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装配式建筑在项目策划阶段应完成项目的定位与整体 规划,以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 化、管理信息化和应用智能化为目标,对规划设计、部品生产和 施工建造各个环节统筹安排. 3.3 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项目定位、建设规模、装配化目 标、 成本限额以及各种外部条件影响因素, 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提高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确定技术实施路线,明确装配式建 造目标、结构选型、外围护体系、集成技术配置等. 3.4 项目策划的总目标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其重点是确定技术实施路 线、项目工程造价及经济性的评估. 3.5 项目策划应摘要说明城市概况,包括城市区位、水文 和工程地质资料、经济社会现状等,对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中的 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进行梳理. 3.6 项目策划应分析与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的基本现状, ―

5 ― 如构件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项目区域的运输条件、当地产业工 人的技术水平、施工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等. 3.7 基于现状分析结果,应本着 因地制宜 的原则,结 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标准,以目标导向为主,确定建设项目技术 方案. 3.8 提出项目实施建议及实施保障措施,将装配式建筑设 计内容与用地、规划、实施、验收及相关专项内容衔接.

4 建筑系统集成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应按照系统集成设计方法,采用模数与模数协调、 模块与模块组合的标准化设计,将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 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修系统进行集成设计. 4.1.2 应通过模数协调,实现所有建筑、部品和部件相互 尺寸之间的整体协调,实现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标准化. 4.1.3 应采用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遵循少规格、 多组合的原则,实现建筑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和多样 化. 4.1.4 装配式建筑的协同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设备、 电气、内装修等专业之间的设计协同要求,还应满足建筑设计、 生产、 建造、 运营、 维护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 4.1.5 应重视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的规则性,优先选用 ―

6 ― 规则形体,便于工厂化、集约化生产加工,提高工程质量和建筑 品质,降低工程造价. 4.1.6 宜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 ,建立标准化的功能模 块、部品部件等信息库,统一编码,统一规则,全专业共享数据 信息. 4.2 内隔墙设计 4.2.1 装配式建筑的非承重内隔墙应满足工厂生产,现场 安装的要求,以非砌筑、 干法 施工为主,提高施工精度. 4.2.2 内隔墙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连接,并能满足固定物 件、固定装饰材料的要求,且应满足设备、管线的布置与安装要 求. 4.2.3 内隔墙应采用易于安装、自重轻的材料. 4.2.4 内隔墙应满足不同使用功能房间的安全、隔声、防火、保温等要求,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4.2.5 内隔墙装饰层宜与隔墙板形成整体,在构件厂制作 完成. 4.2.6 用于厨房、卫生间、淋浴间等有水或室内空气湿度 较大房间的内隔墙应满足防潮、防水要求,且应采取防变形及防 裂措施. 4.2.7 内隔墙墙体应采用节能、绿色、利废、性能稳定、 无放射性以及对环境无污染的原材料,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 ―

7 ― 材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GB50574 的有关规定. 4.3 外围护系统 4.3.1 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模数化、标准 化的要求,并满足建筑立面效果、制作工艺、运输及施工安装的 要求. 4.3.2 外围护系统应根据装配式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 件、使用功能等综合确定抗风性能、抗震性能、耐撞击性能、防 火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能、隔声性能、热工性能和耐久性能 要求. 4.3.3 应按集成设计的要求,对建筑外墙板、幕墙、外门 窗、阳台板、空调板及遮阳部件等进行集成设计,并采用提高建 筑性能的可靠连接构造措施. 4.3.4 非承重外围护墙应非砌筑;

宜采用结构、保温、隔热、 装饰多组合的一体化预制外墙系统, 并结合当地原材料供应、 构件生产及施工安装等条件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4.3.5 应重视外围护系统的连接节点、 接缝处构造的设计, 选择科学、合理的构造节点,满足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要 求. 4.3.6 装配式建筑按外墙系统与结构系统的连接形式,将 外墙板分为内嵌式、外挂式、嵌挂结合式三类;

按施工方式分为 ―

8 ― 预制外墙、现场(或工厂)组装骨架外墙、建筑幕墙等三类: 1.预制外墙类系统的形式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墙板、轻质 条板、薄壁型钢组合墙板等;

2.现场(或工厂)组装骨架外墙为非承重组合外墙,根据骨 架的构造形式和材料特点可细分为金属骨架组合外墙体系和木 骨架组合外墙体系;

3.建筑外门窗、幕墙设计应符合模块化、标准化、系统化的 要求,与建筑外墙或结构主体应可靠连接;

幕墙宜采用单元式幕 墙系统. 4.4 BIM 应用 4.4.1 在设计阶段宜采用 BIM 正向设计, 对全流程采用 BIM 一体化设计,实现全过程、全专业的设计协同和数据共享. 4.4.2 在设计阶段,BIM 应用应满足设计方案优化、成本 控制、 专业协同、 工程量统计、 预制部品部件库、 三维碰撞检查、 深化设计等要求. 4.4.3 应通过开放的参数化预制部品部件 BIM 模型数据库 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使标准预制构件成为标准化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的基础单元,实现基于统一平台上的跨专业、多用户互 操作及数据集成更新. 4.4.4 通过不同数据间接口,建立业务模块之间的映射关 系, 面向全产业供应链的信息集成环境, 促进各专业之间在设计、 ―

9 ― 构件与部品生产、装配施工、运营、维护建筑全生命期内数据共 享与流动. 4.4.5 应确保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设计、生产、运输、 施工安装中信息的唯一性与一致性, 对于预制构件的分类与编码 应采用统一的规则.宜根据《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GB/T

51269、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分类和编码标准》进行统一分 类与编码. 4.4.6 基于 BIM 的一体化设计应包括以下方面: 1.横向各个专业间的一体化设计,即建筑、结构、设备和管 线、内装修全专业一体化协同设计,实现专业间的信息共享、协 调匹配;

2.应考虑建筑主体结构、建筑内装修以及部品、部件等相互 间的尺寸协调.模数的采用及模数的协调应符合部件受力合理、 优化尺寸和减少部件种类等要求;

3.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的一体化协同设计.前期的装配 式建筑 BIM 设计应前置考虑构件加工、运输、施工安装中的工艺 及效率,满足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综合要求,实现装 配式建筑一体化和精细化设计目标. 4.5 绿色建筑设计 4.5.1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遵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原 则,结合绿色建材使用,实施绿色建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 ―

10 ― 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5.2 装配式建筑应符合国家现行绿色建筑标准和规范的 要求.装配式公共建筑宜满足绿色建筑等级不低于二星级的要 求.鼓励装配式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等级三星级,或实现超低能耗 建筑的目标. 4.5.3 装配式建筑工程在项目策划阶段应有绿色设计或超 低能耗建筑设计专篇,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对绿色建筑或超 低能耗建筑施工与建筑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4.6 施工图深化设计 4.6.1 预制混凝土构件加工图的深化设计应满足以下要 求: 1.构件详图应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内装修等专业,并结 合生产、运输、安装、施工等不同工况的需求进行设计;

2.应综合考虑现场安装的便捷性, 并与现浇部分充分协调设 计;

3.应对预制构件的原材料、制作要求、运输堆放、防雷、验收、安装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4.6.2 设备专业深化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预制构件加工图中应表达所有设备、 管线安装所需的预埋 管件尺寸、预留孔洞尺寸、定位、做法要求、材质、荷载,并提 供预埋件材料表、预留孔洞一览表;

11 ― 2.穿越预制墙体、 池壁的管道应在预制构件加工图中表达其 做法;

3.防雷设计需在预制构件加工图中表达其做法.

5 结构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内容和深度除应满足现 行国家有关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外, 还应满足预制构 件制作详图的编制需求和安装施工的要求,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 体情况,完成如下预制构件设计内容: 1.预制构件设计、制作和安装施工、质量验收要求的设计说 明;

2.预制构件明细表或索引图;

3.预制构件模板图和配筋图;

4.预制构件连接构造大样图;

5.对建筑、设备及管线、装修、吊装、临时支撑等在预制构 件上的预留洞口、预埋管线、预埋件等进行设计综合. 5.1.2 预制构件的连接技术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 范、规程、标准的规定,若采用规范未列出的新技术、新材料, 应进行专门论证. 5.1.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各类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 宜符合下列原则: ―

12 ― 1.预制构件的连接位置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部位;

2.预制构件的连接形式及部位应考虑施工可操作性及可追 溯性;

3.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传递内力的要求;

4.应考虑预制非承重构件与主体结构间连接的相互影响;

5.预制构件的拼接应考虑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 利影响,宜适当增加构造配筋;

6.预制构件拼接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 的强度等级. 5.2 结构体系 5.2.1 多、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主要有: 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2.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3.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筒体结构 4.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5.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6.钢框架-现浇剪力墙、现浇核心筒结构 当有可靠依据,也可采用其它结构体系. 结构设计可以根据装配率目标及政策要求选用不同的装配 形式. 5.2.2 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主要有: ―

13 ― 1.钢框架结构 2.钢框架―支撑结构 3.钢框架―延性墙板结构 4.筒体结构 5.交错桁架结构 6.门式钢架结构 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 8.其它新型钢结构体系 当有可靠依据,也可采用其它结构体系,包括新型构件和节 点. 5.2.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有以下两种装配形式: 1.结构竖向构件现浇,水平构件装配;

2.结构部分竖向构件装配,部分竖向构件现浇,水平构件装 配. 5.2.4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地下室应采用现浇结构;

装 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首层宜采用现浇结构. 5.2.5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宜选择规则、均匀的建筑体 型,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的建筑体型. 5.2.6 预制剪力墙可采用整体预制墙板,也可采用双面叠 合剪力墙技术.双面叠合剪力墙设计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技术标准》GB/T51231 附录 A 的要求. 5.2.7 现浇剪力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且与预制墙板交 ―

14 ― 错布置,避免过于集中,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楼梯和电梯间、公共管井、排风和排烟竖井以及机房区域 的内墙宜采用现浇剪力墙;

2.结构重要的连接部位宜布置现浇剪力墙;

3.有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