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夸张的诗人 2022-10-28
3

10 责任编辑: 徐健丁小炜 (特邀)

电话: (010)

66736307 电子信箱: dingxiaowei@vip.

sina.com 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军事文艺 黄继光和他的战友李继德 有令峻 1953年的初夏, 我部刚调到朝鲜 蜂腰部 的东海岸元山港 防区, 准备反击美军的 两栖登陆 阴谋. 那时我在志愿军12 军35 师105 团后勤处当通信员. 一天, 我通过两道飞机封锁线到 团部送信, 当我把信函、 文件、 报刊收拾好, 正准备走时, 军邮员 说: 哎, 小王, 这里还有你一封挂号信呢, 请签字. 我的挂号信? 他的话使我顿感疑惑. 接信一看, 信封上确 实是我的名字, 但左下角的落款, 却是一行 人民日报编辑部 几 个醒目的大字. 当即我怔住了, 说: 不, 这不是我的信. 军邮员 说: 明明是你的大名, 怎么不是你的信呢? 我一个大老粗, 和 《人民日报》 有什么关系? 我说. 咦, 说不定是你的什么亲朋战友调到 《人民日报》 去了呢. 军邮员帮我分析说. 不可能. 我的亲朋战友跟我一样, 都没有识几个字的, 又都 是新兵, 调到 《人民日报》 去吃干饭? 可能是同名同姓, 我不签, 你 另外查吧. 我肯定地说. 嗨, 我说你小子真是傻得可爱! 他指着信封上的部队代号 和单位说: 你们单位有没有同名同姓的人你还不知道吗? 他瞪 了我一眼, 又分析说: 《人民日报》 就不用打水、 扫地、 冲厕所的人 啦? 我哪有工夫给你查? 要查你自己拿去查吧. 军邮员下逐客令, 我只好签名拿走. 信虽收下, 但我仍不敢拆. 回到后勤处, 我把信交给领导, 并 汇报了情况. 孙主任拿着信说: 这明明是你的信嘛, 单位姓名都 没有错, 怎么不敢拆? 他举着信封向大家晃了晃说: 当着大家 的面, 你不敢拆, 我替你拆啦. 哧啦 一声, 信一撕开, 大家都愣住了, 原来是

5 万元人民 币 (旧币) 现金. 信中还附有一张纸条: 王朝庭同志: 你写的 《 白毛女 在朝鲜前线》 一稿已在本报 发表, 现寄上稿费5万元, 请查收. 落款是一只长方形红图章―― 人民日报编辑部财务专用章 .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写的稿? 我一个半文盲, 会写什么稿呀! 稿费5万元, 确实 不少. 当时因在国外, 只有内部军邮, 无法汇寄, 故只好直寄现金. 我当时每个月的 津贴费只有1.2万元, 相当于我4个月的津贴呀! 这下可轰动了, 纷纷说我写的文章 在最高最权威的 《人民日报》 上发表, 真不简单呀. 一时间, 我就像凯旋的英雄. 大家 七嘴八舌, 问这问那, 我却似梦非梦, 哪说得清. 小王, 这可是你的大喜呀, 请客请客. 在哄闹声中, 有人率先提议. 对, 要小王办宴会. 哄闹赞许声平静之后, 协理员才问我: 哎, 小王, 你什么时候写的文章呀? 我苦笑: 协理员, 你还不知道我? 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 怎么会写文章呢? 那是怎么回事? 有人这才想起说: 哎, 快找找报纸吧. 一看纸条上的日期, 已经半年多了. 战争条件下, 连几天前的报纸都难找, 何况半年多了呢. 晚上, 我静静地回想, 想呀想呀, 终于想起来了. 那还是1952年夏, 我团换防到 后方休整, 一天傍晚在一片森林里看电影 《白毛女》 , 由于敌人夜航侦察机不断在空 中侦察, 放映员一听到周围山头上的防空枪信号, 就只好暂时停映. 在放映过程中, 部队情绪激昂, 有的战士流着眼泪自发地喊起口号: 坚决为白毛女报仇! 坚决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去! 坚决为朝鲜人民报仇! …… 第二天, 团政治处组织部分干部战士座谈对电影 《白毛女》 的观后感, 我也参加 了. 会后, 宣传干事单独把我留下, 要我把我的发言写成个材料. 我只读过三年半私 塾, 怎么会写材料呢? 干事鼓励说: 就按你刚才发言的写吧, 不会写的字就空在那 里.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不得不写. 材料终于写好了, 但很多地方只好学习高玉宝, 画一些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代 用符号, 至于错别字就更不用说了. 材料交给宣传干事, 他真有水平, 一边给我补改 那些空白、 符号和错字, 一边自言自语: 应该有个题目呀. 他想了一下, 又自言自 语地说: 好, 就叫 《 白毛女 在朝鲜前线》 . 这么说, 真是我写的 文章 变成铅字了, 而且我的名字也一起变成了铅字, 还 登在最权威的 《人民日报》 上啦. 经首长和 秀才 们盲目的评价和赞许, 我这才懂得 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于是, 我的心情也兴奋激动起来, 进入了梦境. 我那变成铅字的 名字幻影, 似乎也在报纸上迅速放大着, 最后占据了整个版面. 哪知, 第二天, 情况 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我听到人们在我背后指指点点地窃窃私议: 哼, 我还以为他真有那个本事呢, 靠他哥哥的名气, 有什么光彩? 就是嘛, 真不要脸! 要是他真会写文章, 我可以把我的名字倒过来…… 我的入团介绍人、 机关团支部书记严开贵关切地问我: 小王, 你小子不简单 嘛, 你那大作家哥哥在人民日报, 难怪你写的文章能发表. 什么! 我哪有哥哥在人民日报? 王朝闻是谁? 是不是你哥哥? 军需会计贺忠贤也问道. 啥? 我哪知道王朝闻是谁呀? 我只有一个老农民哥哥叫王朝进, 一辈子都在大 山沟里种地, 还没有我识的字多, 怎么会出来一个王朝闻呢? 我解释说. 咳, 小王, 你小子不要保密嘛, 据说你哥哥王朝闻是人民日报的大作家, 现在 正在板门店和美国人谈判呢, 说不定还会来看你呐, 你可要好好准备准备哟. 就是嘛, 我们不会沾你的光, 你怕什么? 我的天呀! 真是愈说愈玄了. 由于我文化低, 孤陋寡闻, 根本不知道 王朝闻 其人. 然而, 凡是稀奇古怪的事, 往往你愈否认, 反而传得愈快、 愈真、 愈远、 愈奇. 我想, 历代 那些生动的民间传说故事, 也许就是这样添油加醋 创作 出来的吧. 于是, 我也干脆不 解释了. 直到回国若干年后, 我才知道, 还真有一位多才多艺的大文艺家和美学理论家 王朝闻其人, 而且还确实是位四川老乡, 不过距离我家可能还有几百公里呢. 打这以后, 《人民英雄》 报给我来信约稿, 《志愿军报》 也来信约稿, 急得我直哭鼻 子. 我回信说, 这完全是团政治处引起的误会, 我没有文化, 不会写文章. 两报除经常 给我寄来一些报导资料外, 还说我 谦虚 、 客气 等等, 真弄得我有口难辩. 我去找 团政治处诉苦, 但首长和干事们却鼓励我说: 小王, 大胆些, 写吧, 有空我们一块帮 你修改. 这下我真是被 逼上梁山 了. 严开贵还把他随身带的一本袖珍 《四角号码 新词典》 也送给了我, 并亲手教我查用. 此物许多年都是跟随、 辅导我的重要 老师 . 看来, 只有硬着头皮写了. 之后, 两报还真的发了我的一些小 豆腐块 . 自然, 有些文章虽然是我的名字, 但文字、 结构都面目全非了. 就这样, 《 白毛女 在朝鲜前线》 就成为我在 《人民日报》 上发表的处女作. 遗憾 的是, 至今我都没有看到过我那篇变成铅字的 大作 . 难忘的处女作王朝庭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最惨烈的 战役, 黄继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 受表彰规 格最高的战斗英雄. 黄继光, 原名黄际广.

1931 年生于四川省中江 县, 中国人民志愿军

15 军第

45 师135 团二营通讯 员.

1952 年10 月20 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 597.9 高地 牺牲,

1953 年3月8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 追记特等功, 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 特级英雄 称号(我军至今只有同为志愿军英雄的杨根思和黄继 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最高荣誉) ;

所在部队党委追认 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追授 模范团员 称号. 朝 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 予他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 章、 一级国旗勋章.

1954 年4月, 毛泽东主席接见了黄继光的母亲, 并请黄妈妈、 刘胡兰的母亲、 志愿军女英雄林范洪 (作 者有令峻为她写过纪实散文, 发表在

2016 年9月11 日 《齐鲁晚报》 ) 和一位女飞行员代表到中南海做客. 毛主席共接见黄继光的母亲三次. 在山东省高青县黄河岸边的木李镇三圣村, 有一 位82岁的老人李继德是黄继光的战友. 李继德

1935 年8月13 日出生,

1951 年1月14 日(15 岁) 从高青青城镇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二天上午与邻村的娃娃亲未婚妻齐振英拜堂成 亲, 当天下午跟随新兵连步行去德州. 三天后到达德 州, 换上军装乘上闷罐车奔赴吉林省丹东.

1951 年2月进入朝鲜, 被分配到

15 军45 师135 团二营六连一 排一班, 与3月到达朝鲜的四川战士黄继光在一个 班. 在相处一年

8 个月的时间里, 二人互帮互助, 互 相关心, 结下了比兄弟还亲的战友情谊. 黄继光比李 继德大

4 岁, 像哥哥一样关心他. 在冬季零下

30 多 摄氏度的夜晚, 两个人在一个被窝里睡觉, 相互取 暖, 睡了一个多月.

1951 年7月, 二人同时加入共青 团.

1952 年5月, 二人同时担任营首长的通讯员, 黄 继光担任副营长兼参谋长张广生的通讯员, 李继德 担任营长秦长贵的通讯员.

1952 年6月, 李继德、 黄 继光随部队进入上甘岭阵地. 在上甘岭的坑道中看 了苏联电影 《普通一兵》 后, 黄继光紧握住李继德的 手, 对他说: 我是哥哥, 你是弟弟. 咱们相互约定, 如 果我在战场上牺牲了, 你给我家写信. 如果你牺牲 了, 我给你家写信. 上甘岭战役于10月14日开始. 李继德说, 黄继光牺牲的这天是1952年10月20 日. 从一大早, 美军就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还是飞机先 来轰炸, 然后是

24 管的炮又炸了一遍, 再放烟雾弹、 毒气弹, 接着他们就开始进攻了. 开始是六连守阵地, 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 但 六连伤亡很大, 营里又调四连上去, 打退敌人的多次 冲锋, 四连伤亡也很大. 敌人调来了一个营的兵力集中冲锋, 把八连逼进 了坑道里, 在上午

11 点多的时候占领了 597.9 高地, 封锁了八连的坑道口. 然后, 敌人就抓紧在交通沟的 沟口上修起了一个碉堡. 敌人的碉堡位于我方阵地的东南方向. 它是临时 搭起来的. 也就是他们占了阵地之后, 在中午的时候, 用麻袋装了石子和土搭起来的, 上边用木头盖顶, 铺 上草, 再压上一些土. 这个碉堡的下边连着一条战壕, 也叫交通沟, 沟中藏着敌人. 敌人给碉堡中的两挺机 枪提供子弹. 碉堡的射击孔有20多公分高, 40多公分 宽, 离外边的地面有半米多高, 从里边伸出两挺机枪, 往外射击. 碉堡的前边一直到我方阵地, 是一条

100 多米的开阔地. 碉堡的右边 (从我方的方向看) 是一道 高高的山崖, 左边是一道深深的山沟. 从左右两边都 过不去, 无法从侧面把这个火力点打掉. 当时营里也 没有无后座力炮、 火箭筒一类打碉堡的武器, 没法远 距离摧毁它. 只好在机枪的掩护下, 由战士们冲上去 炸毁它. 但我们的机枪对敌人的机枪形成不了压制和 威胁. 敌堡的射击孔位置比较低, 也比较小, 我们的机 枪子弹打不进射击孔里去. 已经上去几个组了, 但这几个组的战士都牺牲 了. 到了晚上, 敌人的照明弹把碉堡前的这一片开阔 地照得很亮, 一旦有攻击小组出击, 敌堡中的机枪就 开火. 开阔地上已倒下了十几个战士. 军师团首长一级一级下令, 一定要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