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紫甘兰 2013-08-23

(一)对于该项目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 德国著名液液萃取专家(国际溶剂萃取委员会委员)Bart教授于2006年在Chem. Eng. Technol.发表的 Hydrodynamics in a RDC extractor: single and two-phase PIV measurements and CFD simulations 一文中强调了水力学模拟对逆流搅拌式萃取塔研究的重要性,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作为这一领域的少数代表性工作予以引用;

2008年Yadav等人在Chem. Eng. J.上发表的关于脉冲筛板萃取塔设计研究的综述性文章中引用该项目发表的文章4篇,在轴向返混、液滴直径及传质性能等方面均进行了引用, 体现了该项目成果的系统性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二)工具书收录情况 该项目涉及的脉冲萃取塔、填料萃取塔、转盘萃取塔等研究成果均编写进了《溶剂萃取手册》.John Wiley &

Sons, Inc.出版的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工百科全书)中 Extraction Liquid-liquid 部分收入了该项目涉及的高效填料.

(三)科技成果鉴定 该项目发展的新型转盘萃取塔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指出: 新型转盘萃取塔可以有效地改善流动形态,在处理能力相同的条件下,传质效率比转盘塔高20%-40%.采用转盘萃取塔改造己内酰胺萃取装置,可以在原塔外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达到扩大生产能力40%的要求,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该项目发展的己内酰胺萃取新工艺通过了中石化科技开发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指出: 苯/环己烷混合溶剂萃取新工艺溶剂再生能耗比原工艺减少50%以上,反萃后己内酰胺水溶液浓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40%以上,三效蒸发能力提高50%以上,己内酰胺产品的光密度由原先的0.07-0.08下降到0.05左右,采用新工艺可实现萃取单元主体装置的生产能力由65kt己内酰胺/年提高到120kt己内酰胺/年以上,总收率提高0.6%.在己内酰胺萃取工艺领域属国际领先水平.

(四)科技奖励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包括: 新型转盘萃取塔研究开发与工业应用 获200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萃取塔强化、模型化和工业应用的基础研究 获2008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己内酰胺高性能萃取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及工业应用 获201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甲苯法己内酰胺萃取新工艺工业研究 获2007年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二等奖.包含了该项目部分成果的 己内酰胺生产装置'

五改七'

扩能改造技术 获2003年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推广应用情况: 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在1999年实施的己内酰胺五改七扩能改造中采用该项目发展的新型转盘萃取塔对国外引进的己内酰胺装置的转盘萃取塔进行了七万吨扩能改造. 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2004年新建1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新建21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浙江恒逸己内酰胺有限公司2010年新建21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山东东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新建1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新建1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福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2012年新建2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内蒙古庆华集团腾格里精细化工工业园2012年新建210万吨/年己内酰胺、衢州巨化锦纶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3.8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二期工程、山东东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新建1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中石化巴陵分公司2013年新建1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013年新建1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等均采用了该项目设计的新型转盘萃取塔和脉冲填料萃取塔. 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2004年12月起在6.5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上使用该项目发展的复合溶剂萃取工艺,2009年7月推广到16万吨/年己内酰胺苯-甲苯组合工艺生产装置上. 该项目开发的分散-聚并型己内酰胺脉冲筛板萃取塔自2009年7月起在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16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上开始应用. 目前,采用该项目发展的萃取技术或设备的装置的产能占到国内己内酰胺总产能的约85%.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一种从酰胺油中萃取提纯己内酰胺的方法,专利号:200410078321.x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装有级间转动挡板的转盘萃取塔,专利号:99106151.9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挠性梅花扁环填料,专利号:95117866.0 授权欧洲发明专利,A flexible mini-ring in the plum flower shape, 专利号:EP0882501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己内酰胺萃取设备,专利号:201010131717.1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悬滴式液液微萃取方法,专利号:200410101811.7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离子液体微胶囊制备方法,专利号:200510126204.0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硅油微胶囊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回收的用途,专利号:200710176372.X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微胶囊的方法,专利号:200710176373.4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溶剂微胶囊的方法,专利号:200810101471.6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酰胺油苛化方法,专利号:200910076604.3 主要完成人情况:(摘自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中的部分内容,公示姓名、排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骆广生,排名:1,教授,工作单位:清华大学,完成单位:清华大学.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发展了研究萃取塔内传质性能的两点动态响应曲线法,提出了协调分散-聚并行为来为强化传质的思想,制定了脉冲筛板塔基础研究和己内酰胺萃取工艺研究的技术方案并负责实施,是专利技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